
2025年全國「兩會」精神傳達分享會大合照
【本報訊】3月14日上午,澳門科技大學舉辦2025年全國“兩會”精神傳達分享會,邀請全國政協委員、澳科大校董會副主席兼秘書長陳季敏及全國人大代表、澳科大校董何敬麟作主題分享,進一步學習領會、準確理解國家的重大政策,貫徹全國“兩會”精神。並邀請校領導、嘉賓及師生作感悟分享。
出席是次分享會的嘉賓還包括:中央政府駐澳門聯絡辦公室代表教育與青年工作部處長岑嘉儀,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及青年發展局高等教育廳廳長許嘉路,澳門科技大學副校監兼校長李行偉,副校長唐嘉樂、姜志宏、龐川、鄺應華,以及校董蘇香玫。三百餘名教職員及學生亦共同參與了此次分享會。
陳季敏副主席兼秘書長在會上分享了今年的全國政協會議情況,期間,她參加了多次聯組會議、小組會議討論,例如在3月6日上午的港澳政協委員聯組會議,與港澳政協委員共商國事,她在會上作了《發揮澳門優勢,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的發言。她敘述兩會期間,國家領導人習近平主席多次强調必須深刻把握中國式現代化需求,强化教育對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讓她回想起2024年12月19日上午,習主席視察澳門首站到了澳科大,是充分肯定了澳門“愛國愛澳”教育做得扎實。然後陳副主席兼秘書長向澳科大師生分享了習主席的一段話,“澳門科技大學的工作證明,澳門是能够做高精尖、國際一流科學研究的。”她表示這一段話給予了大學强大自信與鼓勵去再接再厲。向內,有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粵港澳大灣區,是澳科大青年施展抱負、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機會。向外,深化國際交往合作,發揮澳門作為聯通世界的“超級連絡人”角色,推動不同文明、制度間的理解和認識。她期待澳科大師生能躬逢盛世,施展才能、發揮才智、提升競爭力,選定適合自身情况的方向努力,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何敬麟校董在分享時以2025年經濟社會發展總體為切入點,回顧過去一年,成績來之不易。又說,去年習近平考察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提到了要牢記開發橫琴的初心就是為了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在便利澳門居民生活就業上的實在的舉措和成果;發揮“兩制”之利的制度性成果;以琴澳一體化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市場一體化建設,發揮先行先試的作用等。又強調需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與粵港澳協同合作,提升治理效能以建設高效服務型政府,推動更高水準的對外開放以增強國際競爭力,並維護社會穩定以保障民生與國家安全,助力澳門實現長遠繁榮與穩定發展。
澳科大李行偉校長發言時指出,在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的關懷和指導下,澳科大迎來25周年慶典。對澳科大來說,“科教興國戰略”具有深遠的意義。這一戰略不僅強調了創新在國家發展中的重要性,也突出了教育、科技和人才培養的緊密聯繫。他就全國“兩會”的感受列出三個重點。一是堅持創新引領發展,作為一所重視科研和創新的高等學府,推行“教研並重”的發展策略,立足澳門,聯動橫琴,輻射至大灣區,全力配合國家政策。二是致力人才培養,為了緊貼國家及澳門所需,以核心基礎課程和跨學科個性化創新項目,培育學生的“創新”和“跨學科”思維,適應未來發展所需。三是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高等教育的質量和創新對一個地區産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速度與質量影響深重,澳科大將一如以往地以“質量”和“創新”這兩個核心要素發揮澳門作為國際門戶的優勢,打造高端人才集聚高地,服務澳門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貢獻力量。
澳科大副校長唐嘉樂強調澳科大作為回歸後成長的高校,始終堅持將愛國愛澳教育融入人才培養。而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完善科技創新體系”,這與澳門“中葡平台”定位高度契合。大學以“智慧校園”建設為抓手,以數智轉型為翼,構築國際化發展優勢。他表示當前是澳門推動高質量發展和融入國家大局的重要歷史節點,並鼓勵師生們以“兩會”精神為指引,用實際行動回答好新時代的育人答卷,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智慧與力量。
澳科大副校長姜志宏認為,大健康産業以生物醫藥科技創新為驅動,是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一個突破口,應大力支持大健康産業的優先發展,穩步推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的目標。通過推動琴澳大健康産業的高質量合作,整合兩地資源,形成協同效應。不僅契合習主席提出的科技創新與産業創新融合發展的思路,也為澳門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産業提供了現實路徑。
澳科大副校長龐川分享時強調教育是基礎、科技是動力、人才是關鍵。“教育、科技、人才”三者之間存在緊密的協同作用,共同推動著國家的全面發展。他引述習近平主席,建設教育强國、科技强國、人才强國,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責任。作為澳科大副校長,將積極促進地方教育和科技政策的落實,繼續推動大學的教育改革和創新,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多元的學習資源和實踐平台。
澳科大中醫藥學院院長曾莉引述習近平主席考察澳科大時表示“中醫藥是中華文明的瑰寶,傳承創新發展中醫藥是件大事。”李强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又强調傳承、創新及推動中醫藥事業和産業高質量發展。作為中醫藥人深受鼓舞,認為應以滿足百姓中醫藥需求這個根本點,在數字中醫藥發展中不斷强化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應用,發揮特色優勢,推動中醫藥加快走向世界。
澳科大法學院院長方泉認為面對人工智能的時代浪潮,文科還是應該有自己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一個是守正,如政府工作報告當中涉及到人工智能時代的法制建設等工作。一個是創新,實施基礎學科和跨領域突破計劃,打造校企地聯合創新平台,如傳統的法學教育向法律人工智能教育的課程突破,探索培養解决跨領域問題的法律人才。
澳科大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所長劉成昆表示,他對關於國家促進經濟發展政策,學習體會到了國家在宏觀經濟調控上的靈活性和前瞻性,對消費市場潛力的重視和挖掘和對民生福祉的關懷。作為經濟學領域的教育者,將把“兩會”精神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在教、研中將圍繞中國式現代化拓展新課題,聯繫澳門經濟適度多元高質量發展的實際,以行動踐行“兩會”精神。
澳科大人文藝術學院課程主任鄭劍藝表示,今年全國“兩會”報告,內容豐富、數據詳實清晰,從政府報告中學習到很多知識點和未來城市建築可持續發展的新趨勢,指引他日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培育適應國家需求的人才。
而澳科大學生代表嚴戰表示“兩會”對國家和澳門的發展意義深遠,青年學生身處時代浪潮,重任在肩,需以祖國同心,唱響主旋律、傳遞正能量,厚植愛國愛澳情懷、努力當好“一國兩制”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全國“兩會”為青年指明了奮進方向,以實際行動響應號召,砥礪奮進,勇於創新,為澳門的繁榮穩定、國家的發展進步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