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屆葡萄牙語國家和地區最高法院院長論壇”合照
【本報訊】由澳門特別行政區終審法院主辦的“第十三屆葡萄牙語國家和地區最高法院院長論壇”於2025年10月21日圓滿閉幕。大會決定由莫桑比克承辦下一屆論壇。
論壇期間,來自安哥拉、佛得角、赤道幾內亞、莫桑比克、葡萄牙、聖多美及普林西比及東帝汶的二十多位司法界代表,圍繞議題“法律與司法作為促進各民族人文共融及其社會經濟發展的要素”進行研討,共八位代表在研討會上發言。
安哥拉最高法院法官Pedro Nazaré Pascoal在發言中指出,該國正推進司法現代化,包括法院電子化、案件效率提升及保障人權機制,但仍面臨程序拖延、地區司法資源不均等挑戰,呼籲加強區域司法合作與人才培訓。
巴西高等司法法院院長Herman Benjamin通過錄播方式參會,介紹了巴西與中國在司法領域合作與培訓的蓬勃圖景,並著重探討了司法倫理以及新科技發展等至關重要的議題。
佛得角最高法院院長Benfeito Mosso Ramos在發言中強調,法律必須立足於倫理與人格尊嚴,才能避免淪為純粹的權力工具。法律應作為跨文化對話的橋樑,在多元世界中尋求普世價值與人權的共通理解。
澳門特區終審法院法官司徒民正指出,法律應回應社會變革與貧困等全球性問題,強調司法應以人權與社會包容為核心,並呼籲法律教育與制度設計應更具公平與前瞻性。
莫桑比克最高法院院長Adelino Manuel Muchanga詳細介紹了莫桑比克承認外國在私法領域判決的制度,該制度體現了人們對司法解決爭端的信賴,也讓每位公民體悟到正義本無國界。
葡萄牙最高法院院長João Cura Mariano指出,法律與司法不只是規範工具,更是促進民族融合與和平的共通語言。法官應成為文化間的調解者,司法機構應加強跨國合作,共同應對全球化帶來的新挑戰。
聖多美及普林西比第一審法院法官Edson Jordão da Silva在發言中指出,法律是實現社會公正與教育平等的重要工具,應透過法律教育與制度信任促進包容性發展,並強調文化多樣性與法律確定性可以共存。
東帝汶上訴法院院長Afonso Carmona強調,法律是超越文化與政治差異的共用語言,能為人文共融與公平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論壇的閉幕式在10月21日上午舉行,大會通過並簽署了《會議總結報告》,並決定由莫桑比克承辦下一屆論壇。

宋敏莉在閉幕式上致辭
澳門終審法院院長宋敏莉在閉幕式上致辭。宋院長指出,法律秩序以及與之相伴的司法體系,不僅是通往穩定、理解、信任、和平與繁榮道路的載體,更是其催化劑。葡萄牙語國家和地區的法制各具風采,卻又彼此呼應,彼此的經驗永遠有值得借鏡之處。希望各位與會者能夠堅定守護歷史文化傳承,確保葡萄牙語國家和地區最高法院院長論壇歷久彌新。
本屆論壇圓滿舉行,成果豐碩,充分展現了各方代表的高度專業與積極參與。不僅促進了葡萄牙語國家和地區的司法交流,更為維護司法公正和提升司法效率貢獻了寶貴的資源和思路。相信各論壇成員未來能夠繼續攜手合作,將理念轉化為司法實踐和具體的改革政策,共同實現以法治促進人文共融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願景。
在論壇閉幕後,與會成員參訪了澳門特區終審法院並應邀出席了2025/2026年司法年度開幕典禮。此外,與會各方代表團團長還分別與行政長官及立法會主席會面。
論壇結束後,各國代表團將應中國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的邀請,赴珠海及深圳進行為期4天的訪問,了解內地的發展及司法制度的現況。

代表團團長與行政長官會面

代表團團長參訪立法會

代表團團長參訪終審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