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參考網 記者 吳蔚 汪子旭 王文博 梁倩】10月24日,中共中央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和解讀黨的二十届四中全會精神。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財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商務部、國家衛生健康委等多部門詳解“十五五”規劃建議的核心要義與實踐路徑。
明確“十五五”七大目標
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江金權在發佈會上說,黨的二十届四中全會最重要的成果,是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
中央財辦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農辦主任韓文秀介紹,《建議》明確“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主要包括七個方面:一是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二是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三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四是社會文明程度明顯提升,五是人民生活品質不斷提高,六是美麗中國建設取得新的重大進展,七是國家安全屏障更加鞏固。
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基點
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鄭栅潔表示,大國經濟都是內需為主導,市場是當今世界最稀缺的資源,强大國內市場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依托。《建議》提出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部署了三方面重點任務,要把握好“拓展增量、提升效益、暢通循環”這三個關鍵。
一是拓展增量。我國擴大內需既有空間,又有潜力。《建議》提出堅持惠民生和促消費、投資於物和投資於人緊密結合,深入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擴大服務消費,推動商品消費擴容升級;保持投資合理增長,高質量推進“兩重”項目建設,實施一批重大標志性工程,完善民營企業參與重大項目建設長效機制等舉措,這將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推動我國經濟持續向上向好。
二是提升效益。我國固定資産投資年度規模已達到50萬億元,但惠民生、補短板、育動能等任務還很重,必須把“錢”特別是政府資金更好地用在發展緊要處,花在群衆生活上。對此,《建議》提出優化政府投資結構,提高民生類政府投資比重,統籌用好各類政府投資,加强政府投資全過程管理等舉措,將更好地發揮政府投資的撬動作用,不斷增進投資的綜合效益。
三是暢通循環。有了統一大市場,才能暢通大循環。我國市場准入負面清單事項已從過去的328項减到目前的106項,4200多件阻礙要素流動的政策舉措得到清理,但還有不少堵點和卡點。對此,《建議》提出統一市場基礎制度規則,破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規範地方政府經濟促進行為,統一市場監管執法,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等舉措,將更加有力有效地破除各種市場障礙,充分釋放我國超大規模市場紅利。
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面向未來五年,《建議》提出,中國式現代化要靠科技現代化作支撑。”科技部黨組書記、部長陰和俊表示,“十五五”時期,要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歷史機遇,統籌教育强國、科技强國、人才强國建設,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全面增强自主創新能力,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領發展新質生産力。
為實現上述目標,《建議》從四方面作出部署:一是加强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二是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三是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發展;四是深入推進數字中國建設。
陰和俊還表示,“十五五”時期,科技部將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部署推進重大科技創新任務,促進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著力提升全要素生産率,為發展新質生産力、實現高質量發展注入强大動力。具體從四個方面著力推動:
一是持續增加高質量科技供給。統籌國家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加快布局實施國家重大科技項目,有組織推進戰略導向的基礎研究,强化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和顛覆性技術創新,加强科技基礎條件自主保障,推動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協同聯動,加快産出一批重大標志性、原創性成果。
二是支撑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統籌科技創新和産業發展,推動創新鏈産業鏈無縫對接。在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領域培育壯大一批新興産業,在量子科技、生物科技等領域布局建設未來産業,搶占未來科技和産業制高點,積極運用數智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産業,推動産業向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轉型。
三是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强政策統籌,促進科技與財稅、金融、産業、教育、人才高效協同。健全重大科技任務組織機制,推動科技力量、創新資源、人才隊伍體系化、建制化、協同化。强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加快培育壯大科技領軍企業。深化職務科技成果賦權和資産單列管理改革。建立科技創新、産業發展和國家戰略需求牽引的學科設置調整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構建同科技創新相適應的科技金融體系。
四是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加强對地方科技創新和産業布局的宏觀指導和統籌協調,引導地方立足資源禀賦鍛造科技長板和産業特色,實現差异化發展。加强跨區域創新協同和産業協作,打造一批世界級産業集群。推動有條件的地方圍繞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大膽探索、先行先試,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和産業科技創新高地。
實施健康優先發展戰略
國家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雷海潮表示,《建議》明確實施健康優先發展戰略,健全健康促進的政策制度體系,提升愛國衛生運動的成效,提高人均預期壽命和人民健康水平。
“全面轉向以健康為中心,讓群衆少得病、更加健康。”雷海潮表示,“十五五”期間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將在現有基礎上再增一歲。為實現這一目標,需將健康優先發展戰略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强化以健康促進為導向的部門協同和高效服務監管,大力開展健康中國行動和愛國衛生運動,積極發展家庭醫生服務,加强健康知識宣傳宣介,逐步提升居民健康素養。同時,以心腦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作為攻關和突破的重點,健全早篩早診早治早康復的服務體系,强化多病同防同治,進一步提升健康産出的效率和效果。進一步推進醫療、醫保、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機制,推動分級診療取得更顯著進展。
對於促進人口高質量發展方面,雷海潮表示,要重點圍繞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推動“老有所養”“老有所為”展開工作。在生育支持領域,優化生育支持政策和激勵政策,發揮育兒補貼、個稅抵扣等政策的綜合作用,深入開展托育服務補助示範試點,發展普惠托育和托幼一體化服務,有效降低家庭的生育養育教育成本。
在養老服務方面,健全養老事業和産業協同發展的政策機制。優化基本養老服務供給。發展醫養結合服務。推行長期護理保險,健全失能失智老年人的照護體系,擴大康復護理和安寧療護的服務供給。同時,穩妥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優化就業、社保等方面的年齡限制政策,積極開發老年人力資源,發展銀髮經濟。
讓中國大市場成為全球大機遇
商務部黨組書記、部長王文濤表示,四中全會對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作了專章部署,體現了黨中央對開放工作的高度重視,釋放了中國堅持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的强烈信號。
他進一步介紹,關於“十五五”時期開放工作,《建議》從四方面作了重要部署:一是積極擴大自主開放;二是推動貿易創新發展;三是拓展雙向投資合作空間;四是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
對於“十五五”時期進一步擴大開放和吸引外資的安排,王文濤作了重點闡述。他指出,下一步,在開放和引資方面,我國都不搞損人利己、零和博弈,而是互利共贏、共同發展,主要從兩個方面發力:
一方面,要把中國大市場優勢充分發揮出來。中國現有14億多人口,未來十多年中等收入群體將超過8億,市場潜力巨大。
“我們將大力提振消費,打造‘購在中國’品牌,讓商品和服務消費都‘火’起來;我們將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促進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新能源等産業發展,讓中國大市場成為全球創新的試驗場、應用場、利潤場;我們將加快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方向,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許多跨國公司告訴我們,‘投資中國不是可選項,而是必選項’。”王文濤說。
另一方面,要讓中國大市場成為全球大機遇。“外企不是外來客,而是一家人”,中國超大規模的市場也是外企的機遇。比如,我國實施的以舊換新,以汽車為例,全面落實國民待遇,外資品牌銷量占了汽車以舊換新的1/3。我國將按照“宜早不宜遲、宜快不宜慢”的要求,進一步降低市場准入門檻。
王文濤還透露,服務業是接下來開放的重點,要擴大增值電信、生物技術、外商獨資醫院等開放試點,有序擴大教育、文化領域自主開放。商務部將持續優化服務,辦好外企圓桌會,把企業的“需求清單”變成我們的“服務清單”,擦亮“投資中國”品牌,讓外資企業願意來、留得住、發展好,共享中國發展新機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