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家商務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第八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暨虹橋國際經濟論壇”,本月5至10日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舉行。澳門特區政府高度重視本屆進博會。行政長官岑浩輝出席本屆進博會開幕式並在開幕式後在中國館的澳門展區向出席開幕式並在開幕式上致辭的國務院總理李強介紹了展區內容及澳門特區最新的整體發展狀況。而除了中國館澳門展區外,澳門招商投資促進局還在本屆進博會上設置了“澳門及葡語國家食品飲品館”及“澳門及葡語國家專業服務館”,組織43家澳門企業,在這兩個展館展示630多項澳門及葡語國家的特色食品、飲品等產品及專業服務;期間安排了約1200場商業配對,涵蓋科技、大健康、跨境電商、食品飲品、酒類經銷、會展合作等;同時,《支持澳門首店經濟發展計劃》接獲逾百宗諮詢。
而有媒體報道稱:在本屆進博會上有參展澳門企業表示參展成效超出預期,成功聯通內地及國際客商,為來年業務部署提供新方向;有代理葡語國家產品的澳門企業表示,今年進博會的參會客商專業化程度進一步提升,期間接觸到的內地及國際客商較過往更積極了解產品及服務,並對利用澳門平台開拓新業務展現出濃厚興趣與信心;有首次參展的澳門大健康企業接洽9至10家來自內地及澳洲涵蓋產業鏈上下游的客商,認同進博會能助力特色產業拓展國內外市場;有東盟的知名企業參與澳門招投局組織的配對洽談,精準對接10家經營手信及代理葡語國家產品的澳門企業,部分達成初步合作協議,滿意洽談成效;有內地企業讚賞“澳門及葡語國家食品飲品館”元素豐富,且認為透過活動能高效獲取澳琴市場最新動態,瞄準澳門低空經濟及四大產業發展契機,正物色澳門合作夥伴開拓無人機業務,將視項目進程,研究在澳門開設分公司的可能性,透過澳門將公司影響力拓展至葡語國家等市場;還有在西班牙經營食品品牌的公司了解到澳門的“首店經濟計劃”後,提升開設澳門首店的意願,看好澳門憑藉國家給予的戰略定位所帶來的營商機遇,已有計劃今年底赴澳進行實地考察。
以上媒體報道給人感覺似乎澳門企業參展本屆進博會,對企業自身拓展經營業務、澳門推進經濟適度多元,都能提供明顯的幫助。但其實自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2018年創辦以來,特區政府組織澳門代表團參加了到目前為止的全部八屆進博會,並且在每屆進博會上都設置了澳門展區,展銷澳門的一些產品和服務。而且不單單是進博會,包括在廣州舉辦的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在北京舉辦的中國(北京)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在深圳舉辦的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等,澳門方面也基本都是“每屆都出席”,都會在展館中設置澳門展區,展示澳門一些企業的產品和服務。甚至在國外舉辦的一些商業性交易博覽會上,有時也能看到“澳門館”的存在。但從目前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實際進展情況來看,澳門企業在一些商業性交易博覽會上的參展,在促進相關產品交易、開拓澳門企業市場、推動澳門相應產業發展等方面的實際成效似乎還不是很明顯。
實際上對參展時所遇到的“商業配對”或“合作意向”,如果不能積極跟進,則很可能僅僅只會是“握握手,互換名片,攀談幾句”而已;而企業如果能持續主動跟進,則有可能能成功發展出商業合作,拓寬企業的業務和市場。所以現在企業參加商品或服務交易會要想在產品銷售、信息獲取、合作加強、關係拓展等方面取得較為理想的實效,就不僅需要“展前蓄力”,即在展前對參展做好充分準備;也需要“展中發力”,即在展出時積極主動地聯繫潛在客戶努力宣傳和介紹自己的產品或服務;還需要“展後聚力”,即在展覽結束後主動與展覽時對自己的產品或服務表現出興趣的潛在客戶進行聯絡,嘗試進一步了解對方的需要並探索推進雙方的合作或交易。有企業將這種“展後聚力”形容為“展會搭台,後續唱戲”,這樣的形容應該是認為“展後聚力”相對更為重要。
近些年在特區政府的引導、支持和組織下,澳門企業經常會在一些商品或服務交易會上參展。澳門中小企業總體經營狀況雖有改善,但卻有不如意的企業存在,顯示了目前澳門企業參展尚未取得較為明顯的實效。具體問題究竟出在哪裡?可能需要進行細緻的調查分析,企業是否重視“展後聚力”?可能是一個值得重點分析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