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門理論界學術研討會”今舉辦
【本報訊】一年一度的“澳門理論界學術研討會”是澳門學者同盟彙聚智慧、服務澳門的一項品牌活動。“2025澳門理論界學術研討——學習貫徹四中全會精神,為特區三五規劃建言”15日上午在萬豪軒舉行。研討會由澳門基金會贊助,共有85位同盟會員參加,其中16位同盟會員做發言報告。研討會由澳門學者同盟常務副會長冷鐵勳主持,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研究室管延斌主任、黃智虎副主任,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政策研究和區域發展局張作文局長、黎宇明廳長出席了研討會。
澳門學者同盟會員大會主席駱偉建在致辭中指出,要學習好、領會好四中全會的精神,要充分認識“十五五”規劃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國建設中的重要地位。要充分認識堅持六項原則的必要性。要準確把握主要目標和工作部署。與此同時,要結合澳門的實際,貫徹四中全會的精神,推進“一國兩制”事業的發展。
澳門學者同盟會長、澳門城市大學副校長葉桂平在發言中指出,“十五五”是澳門深化“一國兩制”實踐、更好融入和服務國家發展大局的關鍵期。澳門智庫已形成特色集群,未來應立足國家戰略導向,構建決策支撐體系;聚焦跨境協同難點,打造區域合作智力樞紐;強化自身能力建設,夯實高質量發展根基,為區域合作與國家發展貢獻澳門智慧。
澳門特區政府行政會委員,澳門學者同盟會員大會副主席唐繼宗提到,國家“十五五”規劃建議為特區制定“三五”規劃提供了指導方針和明確目標。澳門特區“三五”規劃時期是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制定和實施好“三五”規劃,就能為不斷彰顯澳門“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作用,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以及深化經濟適度多元建設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澳門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學者同盟學術顧問胡偉星提及,“十五五”規劃建議要求,港澳發揮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獨特優勢和重要作用。澳門特區政府的“三五”規劃,要著力於如何發揮好澳門在國家高質量對外開放橋梁作用,中葡商貿合作平台作用,中西文化交流基地作用,以及吸引國際高端人才的窗口作用。
澳門學者同盟名譽主席、澳門旅遊發展智庫會長張健中強調,應優化旅遊產品供給,挖掘文化資源,建設國際旅遊文化區,發展智慧城市,並深化區域合作等,加強吸引海外客源。同時,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深化“旅遊+”融合,加強人才培養與科技研發,培育文化創意產業,助力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閑中心,鞏固“一國兩制”實踐成果,貢獻國家現代化發展。
中華總商會策略研究委員會主任、學者同盟學術顧問黃仁民認為,把握四中全會的精神與澳門發展的內在契合:全會強調的 “一國兩制”等方針與澳門實踐一脈相承。建議以澳門產業多元為核心,依靠四大產業融合發展,瞄準澳門“三五”規劃的關鍵發力點。
思路智庫理事長李雁玲提出要貫徹四中全會精神,以高站位、大格局、善作為的責任擔當編好三五規劃。做好跨部門協同合作,科技賦能規劃编制與實施。公佈二五規劃總結報告,重設第三方評估機制。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强化區域合作。深度推進經濟發展與增進民生福祉。
澳門創新發展研究會會長林志軍提出,澳門公共行政改革是一項龐大而又複雜的系統工程,而且政府架構和實體設置的優化改革涉及面廣,可能引發不同部門或團體的利益調整,需要認真考慮可能面臨的風險和挑戰,設立切實可行的實施步驟以及風險應對措施,確保政府部門架構改革按照預期目標和進度順利推進,顯著提升特區社會治理的效能和效力。
澳門學者同盟秘書長鄞益奮提出要通過完善公職法律制度来提升澳门依法治理效能,他分析了公務人員管理制度存在的程序冗長、學歷区別失靈、職程壁壘、激勵不足等關鍵問題,主张通過低職程入職、打通跨职程内部晉升通道、優化培訓流動、完善激勵問責等舉措,推動制度從“年資導向”轉向“績效能力導向”,為提升澳門依法治理效能提供制度支撐。
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秘書長陳志峰認為,特區政府應完善公共政策諮詢機制,建議建立回應與問責制度架構;推動諮詢流程標準化;落實《指引》並設監督機構;平衡參與與透明;跨部門探討議題;建立分級制度;鼓勵社團研究;完善電子政務宣傳。
博士智庫副理事長陳錦權指出:澳門經濟房屋制度正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當前社會家庭結構呈現新特點,對房屋類型配置提出了更加精準的要求。而現行法律條款在應對離婚分割、繼承出售、工作調動等複雜人生變化出現時,仍有進一步調整空間。在貫徹四中全會精神下,建議短期優化法律和流程,中期推動置換政策及生育激勵,長期深化立法統一和數據智慧管理,促進房屋保障體系持續完善。
澳門學者同盟副秘書長王忠教授認為,澳門中華文化內部存在結構性不均衡的現象。澳門佛道文化、天主教文化繁盛,廟宇廣布,信眾眾多,而以儒家思想為代表、承載著中華文化人生觀、價值觀、政治觀的中華主流文化在呈現力度、載體建設等方面的發展相對不足。為深化“一基地”內涵,將“一國兩制”實踐置於更穩固的文化根基之上,需要考慮對澳門中華文化的格局做戰略性優化,突出其主流脈絡。
澳門學者同盟副秘書長、澳門家國情懷歷史學會理事長白絮飛提到,面對國家“十五五”規劃雙規劃和澳門“三五”規劃交匯的曆史機遇,澳門需要加強頂層設計、創新融資機制、深化區域合作、推動公眾參與,將綠色智慧城市建設深度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最終實現經濟繁榮、環境優美、社會和諧、智慧宜居的發展目標,為“一國兩制”實踐注入新動能。
澳門學者同盟副秘書長、澳門區域經濟研究會理事長余渭恒指出,澳門近年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在享受數字技術帶來紅利的同時,消費者權益的保護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他深入探討了澳門數字經濟時代消費者權益保護所面臨的問題,並從強化政策、行業規範以及數字素養三個方面提出了相應的保護策略,旨在為數字經濟時代澳門消費者權益保護提供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
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副秘書長葉偉強指出,特區政府積極回應國家推動經濟多元發展要求,將“拼經濟”作為施政重點,通過引入國際IP、推出首店計劃等措施促進旅遊復甦。然而,旅客平均停留時間短、消費分散與特色商戶分佈廣的矛盾突出。澳門要發展“網約的士”服務,以點對點出行連接線上流量與線下消費,提升出行效率,延伸旅客消費半徑,促進社區經濟均衡發展,並構建輕軌、巴士、網約的士及步行系統等互補的立體交通網絡。
澳門學者同盟會員李可提到,在當前全球治理體系深刻變革的背景下,國際規則競爭已成為大國博弈的核心領域。在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的複雜外部環境下,規則“博弈”思維不足以有效保障國家核心利益,需要構建以“規則戰”為底線思維的、更具前瞻性的規則創新策略,主動掌握國際規則話語權。
澳門學者同盟常務理事何樂心結合“四中全會”的學習體會,從文化領域、治理體系、創新發展三個維度提出澳門“三五規劃”的施政建議:構建一套系統性、科學性的共建、共融、共商人文政策體系;建立常態化、制度化的立法全過程評估機制;明確科技創新的戰略定位和路線圖。
此次研討會的成功舉辦,搭建了理論交流與實踐探討的重要平台,既推動了四中全會精神在澳門的深入學習貫徹,也為特區“三五規劃”的科學編制彙聚了智慧力量,助力澳門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實現更高品質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