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逢週四出版,最新消息請瀏覽實時更新的「即時資訊
 
 
博物館——城市文化的銅鏡

2022年 8月11日 第743期     第四版


博物館對每座城市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彰顯著一個地區的特色文化。例如北京的故宮博物館和巴黎的羅浮宮,都各自呈現出了兩地前皇室的歷史文化。其實,近代以來,大多的博物館專家已經總結了博物館大致上的基本功能,包括對文物或藝術品的蒐集、保存、研究、傳播、展示;為研究、教育及欣賞娛樂的目的而存在。

大多數的大型博物館都位於世界各地的主要城市,也有一些更具地方性的博物館存在於小城市。世界上很多城市都十分重視博物館的設立,以保存、研究、傳播當地的文化特色。

說起博物館,就不得不提及一下澳門。大多數人的眼裡,澳門只是一座以賭業著名的城市。但原來,澳門開埠400多年以後的今天,中西文化不斷交匯碰撞之下,居然有30多座各具特色、不同主題的博物遍佈澳門各個城區,散落於澳門的大街小巷之中,向觀眾展示其璀璨的文化與沉澱的歷史。

30平方公里30座博物館,令到整個澳門就像一座活生生的中西多元文化並存的博物館,它們在展示中相互碰撞,以人類遺產保護者的身份而成為人類記憶的保護者,通過這種記憶將過去、現在和未來聯結在一起,給人以力量、凝聚力以及對永恆的啟示;它們還通過收藏、研究、教育展現其功能於個性。澳門無愧享有“博物館之城”之美譽。



澳門博物館、仁慈堂博物館、國父博物館、澳門海事博物館、澳門大賽車博物館、澳門葡萄酒博物館、澳門藝術博物館、“留聲機”博物館、玫瑰堂博物館、澳門茶博物館,是澳門最著名的十大博物館。




然而談起澳門的博物館,最早出現的可以追溯到1920年前後,澳葡政府在現今的港務局大樓內設立海事及漁業博物館,展示船隻模型和漁具等展品。可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飛機庫被美國空軍空襲轟炸,展品也被全數摧毀。澳門的博物館發展也因而停止。

直到1958年,孫中山夫人盧慕貞位於文第士街的居所被改為澳門國父紀念館後,博物館在澳門的發展才得以恢復,也同時標誌著非公營博物館的開始。但在往後的30年,博物館在澳門的發展就一直處於緩滯狀態——至1990年前,全澳門的博物館數量最高峰時也只不過5所。

然而,上世紀90年代,澳門的博物館卻突然增加了10間,當中有近一半是於澳門文物名錄所指定的建築物改建而成,例如消防博物館、玫瑰堂聖物寶庫等,它們主要由政府的不同部門運營,成為澳門歷史上博物館的第一個黃金十年,這期間更出現了私營博物館。

回歸以後,私營博物館的開設一度進入了黃金時期。這期間仁慈堂博物館、典當業展示館、澳門回歸賀禮展示館、澳門茶文化館、路氹歷史館等先後成立。直到現時,這個只有幾十平方公里的小城市,居然有26家博物館。

這樣看來,回歸前澳門的博物館主要以公營博物館為主;而回歸後澳門的博物館則以私營博物館興起。

猶如城市文化之鏡的博物館,正好反映了回歸前後的城市狀況,於澳門而言,更是使得過往素有“文化沙漠”之稱的東方賭城,增加了別具一格的文化氣息。

回歸以後,澳門無論經濟總量、財政收入、乃至到城市化發展,都出現了質的飛躍。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道理下,物質豐盛了,人們對文化的追求自然提高了,因此,不少私營機構亦加入了文化建設的行列。又因為上層建築反作用於經濟基礎。私營博物館的建成亦有著不少經濟價值,二者息息相關。

因此,回歸前所落成的博物館大抵確實用於進搜集、保存、研究、傳播和展覽等豐富社會文化素養的用途。然而回歸後,卻隨著社會經濟飛速發展,旅遊城市定位日漸清晰等原因,加速落成了數量更多,主題範圍更廣的博物館。




 
<<上一篇    下一篇>>     << 返回第四版
 

 

新聞出版局登記編號 336號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承認之法律有效刊物

第四版
第一版 第二版 第三版
2022年 8月11日 第743期 共4版
 


澳門會展經濟報  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0 macaucee.com.mo,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澳門羅理基博士大馬路600E第一國際商業中心1005室 

Add︰No. 600E, AV. Dr. Rodrigo Rodrigues, Edif. First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Center. Room 1005, Macao

   電話 Tel︰8532870 5239        傳真 Fax︰8532870 5548       Email︰macaucee@yahoo.com.hk

web site traffic stati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