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二〇一九年之前」出版報紙 及 實時發佈之即時資訊
 
 
南京玄武門是中國首次博覽會遺迹

2015年7月14日    即時資訊

米蘭世博會“南京周”的精彩展演剛剛落下帷幕,我們再來回顧一下南京與博覽會由來已久的淵源。早在1910年,清王朝與君主制的中國即將步入盡頭時,開明派官員把博覽會——這種主要爲了促進商業經濟的活動,引入國內,在南京舉辦了南洋勸業會。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舉辦國際性博覽會。史料記載,勸業會會場位于鼓樓以北的城區,占地達到700餘畝。那麽我們今天還能找到百年前盛會的遺迹嗎?

探訪勸業會遺址

參展商品今天被用來“鎮守”教學樓

清末的南京城,新街口南北兩半的情景截然不同:那時居民還熱衷秦淮人家式的生活,集中居住在城南,北邊則受到明代部隊駐地的影響,民居較少。舉辦博覽會,需要大面積場地,因此南洋勸業會就定在了城北。勸業會會場南起丁家橋,北至三牌樓,東鄰城墻玄武湖段,西達將軍廟口,占地700餘畝。今天,勸業會的會館、展位已經消失無踪,但其遺迹幷不是全部消失。

在南京工業大學新模範馬路校區內,就藏有兩個迄今確認僅剩的兩個勸業會遺迹。走進新模範馬路南側的教學區,門口就是該校新建的教學大樓,挂牌“國家大學科技園”等單位。大門前左右可以一對獅子雕塑“把守”,走近一看,你會發現這對獅子實際上是水泥的。在水泥這種合成建材剛剛引進國內時,還是被稱爲“洋灰”,而且這對“獅子”其實是一對“貔貅”。南京市地方志辦公室的研究人員胡卓然考證認爲,這是勸業會舉辦期間,湖北水泥廠帶到南京參展的展品。或許展現自己精良的工藝,或許是受到“西風東漸”潮流的影響,貔貅沒有采用中國傳統的神獸造型,而是表現爲西方美術常用的寫實守法,各部位方正比例,動作定格在撲食的一瞬間。

“慈禧的凉亭”已經挂牌保護

穿過新建的教學大樓,繼續向前步行5分鐘,就遇到勸業會的另一處重要遺迹。“這是一處傘狀的凉亭式建築,以水泥製成,其頂蓋爲圓形傘面狀,用一根獨立的亭柱支撑。”這個亭子的真實身份,由南京市地方志辦公室胡卓然考證得出。他發現了歷史文獻之中有關于此傘狀建築的明確記錄,幷得出結論。1910年南洋勸業會舉辦時,這裏原有一個大池塘,幷由湖北水泥廠建造了三孔橋梁,中間用水泥建造了“獨柱亭”造型的橋亭,也就是這個水泥亭。隨著時代的變遷,池塘後來乾涸了,池上的這座橋也被廢弃,橋身大半無存。唯有橋身中間的“支立如傘”的橋亭保留到今天,改變前人研究南洋勸業會“舊時建置,均無遺迹可尋”“更無片瓦半椽可供憑吊”的尷尬。

這座水泥亭位于教學區後門口處。爲了妥善保護,校方專門在其四周辟出一片小廣場,幷且在建築支柱上用鋼筋進行加固。這座建築的周邊加設了石凳,可供師生們在建築下擋風避雨和休息觀景。同時南京市政府挂牌“南京重要近現代建築”加以保護,校方還立碑紀念,碑文說明爲“勸業會陽篷”。不過關于這座傘亭還有一種傳說,是等慈禧來南京看勸業會時,給她遮陽用的。不過老佛爺在1908年去世,未能等到勸業會召開。

玄武門其實是勸業會開闢的“綠色通道”

勸業會的遺迹很少,少到必須到校園的角落裏探索;勸業會的遺迹也很大,你說不定每天都會經過看到。據記載,南京城墻上的玄武門就是籌辦勸業會時專門開闢的,而玄武湖也正是因爲勸業會轉變爲一處可供游園的地方。

朱元璋最初規劃明城墻時,開了13個門,其中幷沒有玄武門。1908年(清光緒三十四年)時任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端方奉旨舉辦南洋勸業會時,爲了增加與會中外來賓的游覽舒適度,决定將玄武湖辟爲“五洲公園”對外開放。但從南京建成明城墻開始,從城裏去玄武湖,只能走太平門。爲方便來賓游覽玄武湖,决定在靠近勸業會會場的城墻上開闢一個單孔城門。如果有興趣可以對比太平門、玄武門分別與新模範馬路的距離相差多少。所以玄武門就成爲勸業會的一處“綠色通道”。

可惜的是“前人栽樹、後人乘凉”,工程尚未完工,端方就調走,次年繼任總督張人駿負責,因張人駿籍貫河北豐潤,故而把這個新開闢的城門命名爲“豐潤門”。後來19284月,國民政府將豐潤門易名玄武門,1929年蔡元培先生應邀書寫了“玄武門”三字,幷沿用至今,1931年玄武門由單孔改建爲三孔券門。1984年建造了城樓。至此玄武門就成爲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玄武湖在明代是“黃册庫”,是存放戶籍名册的檔案禁地。而經過勸業會的洗禮,也正式變成向公衆開放的公園。此外,新模範馬路附近還有勸業村社區等地名,以紀念這次展會。

疑問

爲何勸業會遺迹這麽少

據記載,南洋勸業會會場共設34個展區,主要分爲分省館、專業館兩大類,各展館各有特色,有的以園林取勝,有的以宮殿稱雄,有的小巧玲瓏,有的雄偉壯觀。房舍式樣,有中式也有西式,亭臺樓閣,競相媲美。爲了方便客商和游人,會場還內設有販賣部、飲食店、旅社、劇院、游藝場,以及動物園、植物園、馬戲團、照相館、郵局等,約計200多處。勸業會持續了近6個月,共30萬人次進場參觀。

僅僅百餘年,這些設施幾乎連影子都沒有剩下,原因何在?南京出版社出版的《南京通史•清代卷》認爲,勸業會第二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全國各地戰事雲涌,新軍江浙聯軍與在重鎮南京守備的清軍拉鋸爭奪,戰爭對南京城中的建築設施産生一定程度的破壞。此外,民國政府在編制《首都規劃》時,將鼓樓以北很多地區定位爲新住宅區,其中就涉及勸業會的舊址,此時距勸業會僅20年,遺存沒有作爲“文物”加以保護,也會受到建設的影響。

中學生茅盾來寧看展

家裏多給半年零花錢

名人與會

時過百餘年,南京代表中國首次與世界博覽會結緣的盛况,我們已然無法復原。但由于勸業會的影響太大,給國人帶來的震撼太强,很多知名人士都留下記錄,我們可以嘗試通過下面的隻言片語,窺一斑而見全豹。

作家魯迅:1910年,魯迅先生正在紹興府中學堂擔任中學教師。他與學校其他老師商定,秋游要帶領全校兩百多學生去勸業會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學生們走下下關車站站台,抬頭一望,只見對面獅子山上有用電燈排列成的約一米見方的“南洋勸業會”五個大字,這對未曾見過這麽多電燈的學生來說,恍若夢境。

作家鄭逸梅:“這個會場占地很大,特鋪鐵軌,馳行小火車,可以繞場一周,以助游客興趣。這裏每省辟一專館,陳列各省的生産物資,各館的布局和建築各不相同,以符合地方特色……勸業會還附設有旅社、餐館、戲院、游泳池,因爲種種商品和工藝美術,標新立异,一天難以全部看完,備了膳宿,可以連續瀏覽,還可看戲、游泳,調劑一下生活,考慮可算非常周到了。”

作家葉聖陶:“學校組織我們到南京參加南洋勸業會。正走到會場的正門,突然下起了一陣很大的急雨。但同學們好像沒這回事,立正停步,成雙行,向左轉,報數,然後散開,到各個館裏去參觀,秩序井然。第二天,《會場日報》特別刊載說蘇州草橋中學來參觀,完全是軍隊模樣,遇到陣雨,隊伍絕不散亂,學生個個精神百倍。”

作家茅盾:茅盾當時還是中學生,學校組織參觀南洋勸業會,要求每人交費10元,茅盾知道母親不贊成他去參觀,就寫信給母親“我現在身上有十多元錢,這是你給我半年的零花錢。如果你不贊成我去,那我就用這筆零花錢來抵帳吧!”母親立即回信幷匯來了10元錢。信中說:“你在南京看到喜歡的書,或其他東西,只要手頭的錢够,可以買下,日後我再寄錢給你。”茅盾在南京參觀了南洋勸業會後,還逛了舊書店,游覽了雨花臺。茅盾認爲勸業會“却也幷非限于狹義的僅僅振興國貨爲止,而實隱隱具有發揚社會文化産業的全盤責任”。

(來源:揚子晚報)

 
<<上一篇    下一篇>>     << 返回即時資訊
 

 

新聞出版局登記編號 336號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承認之法律有效刊物

第一版
第二版 第三版 第四版
2022年12月29日 第763期 共4版
 



澳門會展經濟報  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0 macaucee.com.mo,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澳門羅理基博士大馬路600E第一國際商業中心1005室 

Add︰No. 600E, AV. Dr. Rodrigo Rodrigues, Edif. First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Center. Room 1005, Macao

   電話 Tel︰8532870 5239        傳真 Fax︰8532870 5548       Email︰macaucee@yahoo.com.hk

web site traffic stati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