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由文化局主辦的“第二十九屆澳門國際音樂節”將於10月4日至11月1日在澳門多地舉行,本屆音樂節以“以聲作樂”為主題,雲集俄羅斯、瑞典、葡萄牙、英國、意大利、以色列、瑞士、冰島,中國內地、香港、澳門及台灣等國家及地區的頂尖音樂家及樂團,呈獻23項精彩音樂演出,聯同延伸活動共有超過60場次,以最純粹的聲樂觸動觀眾心靈。門票於本月23日起發售。
主辦機構於本月13日下午3時在旅遊活動中心舉行本屆音樂節記者會,介紹活動詳情。澳門文化局局長吳衛鳴、副局長梁曉鳴、文化活動廳廳長楊子健,澳門旅遊局代局長謝慶茜,澳門廣播電視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委員會委員黎奕豪,澳門航空市場部經理陳振強,澳門威尼斯人股份有限公司企業傳訊及社會事務副總裁黃鳳婷及中國銀行(澳門分行)副行長葉兆佳等嘉賓出席記者會。
《馬勒第三交響曲》開幕歌劇《浮士德》壓軸
《馬勒第三交響曲》作為本屆音樂節開幕曲目,是音樂史上規模最大,內涵最豐富的音樂作品之一,由澳門樂團聯同中國國家大劇院管絃樂團、中國國家大劇院合唱團、澳門少年合唱團及瑞典女中音歌唱家夏洛特•海勒康德攜手,於10月4日晚在文化中心綜合劇院上演。而壓軸作品,著名五幕歌劇《浮士德》將於10月30日至11月1日晚在文化中心綜合劇院上演,該劇將有音樂節與芝加哥歌劇院聯合製作,帶領觀眾回味法式大歌劇的輝煌歲月。
澳中樂團演出紀念抗戰七十週年
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七十週年,適逢冼星海誕辰110週年、劉天華誕辰120週年,澳門中樂團將於10月15日晚在文化中心綜合劇院,由兩岸四地4位知名指揮家帶領,上演《冼星海、劉天華音樂會—紀念抗日戰爭勝利七十週年》音樂會。除此之外,主辦機構還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知名音樂家及歌唱家在10月4日至11月1日期間,為本澳市民及遊客帶來豐富多樣的音樂會及音樂表演。
音樂節六大延伸活動有聲有色
本屆音樂節除了有多場精彩音樂表演外,主辦機構還將舉辦社區推廣活動“歎音樂‧聽咖啡”、導賞講座、醉樂女伶大師班、工作坊、後台探索和兒童專區等六大類延伸活動。社區推廣活動與澳門4家咖啡店合作,邀請不同範疇的音樂人分享其音樂世界;導賞講座將於本屆音樂節開幕前舉行,由多位來自香港知名音樂人為觀眾講述“當代無伴奏合唱百年十事”等有趣內容;醉樂女伶大師班由美國爵士歌手Janis Siegel、Patti Austin及香港殿堂級女歌手陳潔靈組成,親身指導觀眾爵士樂曲及流行曲的演唱技巧;來自冰島的Ólafur Arnalds將帶領作曲工作坊,從事先徵集的本地原創音樂作品中,親自評選其中三首作品,分享意見並與參加者交流創作心得,藉此提高本澳音樂創作水平;五幕歌劇《浮士德》將設四場後台探索,分別由佈景設計師及技術人員帶領近距離接觸精緻的佈景、道具及服裝,感受《浮士德》的世界;兒童專區方面,“小Sing Sing大合唱”無伴奏合唱工作坊將訓練小朋友歌唱技巧、聆聽和溝通。
另外,在本屆音樂節開幕前,特設兩場《藝萃菁英》音樂會,邀請蘇飛雅、呂瀚章、龍志恒以及何揚晴等4位年輕音樂家進行表演,為嶄露頭角的本地音樂家提供展現才華的舞臺,藉此鼓勵熱愛音樂的本地學子。
本屆音樂節各場門票將以網購或電話訂購形式進行,於本月23日起正式對外發售。更多詳情可瀏覽音樂節網頁www.icm.gov.mo/fimm進行查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