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民政總署早前組織“城市之友”義工隊參觀“資源再生教育中心”及參與“變廢為寶”玻璃工作坊,讓義工隊進一步認識資源垃圾回收再造之過程及其可塑性,並期望義工隊將惜物減廢的理念推廣至不同層面的市民,共同改善社區環境。
“城市之友”義工隊自二○一二年成立至今,已接受一系列培訓課程及理論實踐,強化對本澳環境衛生與環境保育的工作、設施及資訊方面的認識,並先後參與由民署舉辦有關環境衛生及源頭減廢之工作及宣傳活動。數十名義工於七月二十八日及三十一日參觀了位於氹仔的“資源再生教育中心”及參與由民署及“澳門學生視覺藝術空間”合辦的“變廢為寶”玻璃工作坊。
現時“資源再生教育中心”內設置了共振式玻璃破碎機、大型廚餘機及生態廁所等多組處理設備。在參觀過程中,義工們透過民署專業技術人員的講解,了解如何利用共振式玻璃破碎機設備將回收得來之玻璃樽處理成玻璃砂;如何透過大型廚餘機把廚餘進行降解處理,轉化為固體有機肥料;認識生態廁所怎樣利用微生物處理技術,將污水淨化為乾淨的再生水等,加強對各種資源循環再利用方法的認識。
為了讓義工們親身感受資源垃圾的可塑性,義工們於“變廢為寶”玻璃工作坊中,由專業導師指導,運用玻璃砂及碎片以馬賽克的技法,在回收的金屬盒、木盒等廢棄物上進行裝飾,親手創作精美實用的收納盒,讓義工能以多角度看待及利用各類廢棄物,加深他們惜物減廢的意識。
社會急速發展對城市環境造成的壓力不容忽視,民署期望藉著“城市之友”義工隊向大眾推廣愛護環境衛生及珍惜資源的美德,由點到面擴展至社區不同層面市民,共同為改善澳門社區環境作出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