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十二日行政長官崔世安在立法會裡回答立法議員陳明金所提出的“博彩業一業獨大存隱憂,調整產業結構對澳門未來發展非常重要,在經濟新常態下,特區政府是否有新的經濟政策思路,在穩定龍頭產業的同時,如何能夠促進非博彩產業的成長,加快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質詢時,認為經濟適度多元是澳門發展的總體事業,特區政府希望穩定龍頭產業,逐步發展培育新興行業成長。崔世安指出去年的統計顯示,在經濟適度多元方面,博彩毛收入去年為3500百億,包括批發、零售、酒店、餐飲、建築及金融的非博彩毛收入超過1900億,說明博彩元素與非博彩之間的差距收窄,特區政府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崔世安透露近年澳門會展業得到了一定的發展,會展項目由2002年的266項會展活動,增長至2014年的1055項,會展業舉辦的會展項目對本地中小企,如廣告、物流、酒店、餐飲等行業帶來發展機遇,會展客人的消費較普通客多數倍,當局重視加強及支持會展業發展。而在會展業發展過程中,政府付出了大量資源,包括設立專業的委員會,透過政府資源培訓人才,支持會展企業積極參與,社團、企業大量舉辦國際性會展項目等。崔世安認為從發展會展業的過程來看,這些支持發展的措施屬短暫的過渡性質,現時要著眼支持本地會展企業競投國際會議落戶澳門舉辦。他解釋,一個重要的大型會議、展覽項目提前三年準備,地區政府及組織需相互配合、支持,做好競投工作,爭取會展項目能落戶澳門,政府相關官員會與業界到外地積極參與競投。
確實,近些年為發展澳門會展業,特區政府可謂是殫智竭力、用心良苦。特區政府先是在2012年3月設立了“會展業發展委員會”,爲該委員會規定的職責主要爲:就訂定及執行會展業策略、措施和政策,以及相關的法規草案發表意見及提出建議;爲發展會展業幷提升其競爭力,制定意見書、建議及提議;搜集、整理及研究會展業資料;跟進及分析會展業的發展情況以及對主席安排的其他事項發表意見。此後,特區政府又從2013年元旦開始,實施了“會展活動激勵計劃”,該計劃對合資格的申請者在澳門舉辦的“會議”和“展覽”,提供一定的“基本協助”和“財務支持”。從2014年元旦開始,特區政府又推出了“國際性會議及專業展覽支持計劃”,向對合資格的申請者在澳門舉辦的“國際會議”或“國際展覽”,提供內容更爲具體、豐富、扶持力度相對更大的“基本協助”和“財務支持”。例如在“會展活動激勵計劃”中,對“同聲傳譯及檔翻譯”的“財務支援”爲:“可獲同聲傳譯及檔翻譯費用之百分之十五支持,最多不超過澳門幣兩萬元”,而在“國際性會議及專業展覽支持計劃”中,對“同聲傳譯及檔翻譯”的“財務支援”爲:“可獲同聲傳譯及檔翻譯費用的百分之五十支持,上限爲澳門幣六萬元”;再如在“會展活動激勵計劃”中,對“展品及貨運物流”的“財務支持”爲:“可獲展品及貨運物流費用之百分之五十支持,最多不超過澳門幣十萬元”,而在“國際性會議及專業展覽支持計劃”中,對“展品及貨運物流”的“財務支持”爲:“可獲展品及貨運物流費用的百分之五十支持,上限爲澳門幣15萬元”。
在特區政府的各種政策與措施的支持下,澳門會展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建立了澳門十大國際會展品牌,這十個國際品牌展覽,為澳門發展會展業樹立了榜樣作用,帶動了其他展會向著國際化、專業化及規範化發展,令到澳門的會展市場逐步走向健康之路。另外,特區政府還在2009年推出了“活力澳門推廣週”活動,並於2011年納入施政報告,組織澳門企業、澳門產品進入內地進行宣傳推介,目前“活力澳門推廣週”已在內地的上海、重慶、北京、鄭州、長春、南京、福州、南寧、合肥、呼和浩特、武漢、濟南、貴陽、西安、杭州、成都、瀋陽、長沙、太原舉辦過十九站活動,在活動舉辦期間,內地民衆爭相購買杏仁餅、素肉鳳凰卷、肉脯、紐結糖等衆多澳門特色商品的場面,在每一站“活力澳門推廣週”都會出現,“活力澳門推廣週”活動對宣傳澳門形象、推銷澳門産品發揮了明顯的作用。
實際統計資料也顯示會展業對促進澳門經濟發展作用明顯。除了崔世安所說的“博彩毛收入2014年為3500億,包括批發、零售、酒店、餐飲、建築及金融的非博彩毛收入超過1900億,說明博彩元素與非博彩之間的差距收窄”之外,根據統計暨普查局公佈的數據,今年第一季度本澳共舉辦會議及展覽活動200項,會議及展覽入場總數約為25萬人次,按年減少百分之十五點八,今年第一季度來澳旅客在澳總消費(不包括博彩)為133.6億澳門元,按年減少百分之十六點二;今年第二季度本澳共舉辦會議及展覽224項,與會者及入場觀眾總人次約40.5萬,按年減少百分之二十一點七,今年第二季度來澳旅客在澳總消費為122.5億澳門元,按年下跌24.7。可見只要本澳的“會議及展覽入場總人次”下跌,本澳的“旅客在澳總消費”也就會有相應的相當幅度的下跌。這也從側面驗證了崔世安所說的“會展業舉辦的會展項目對本地中小企,如廣告、物流、酒店、餐飲等行業帶來發展機遇,會展客人的消費較普通客多數倍”的觀點。
而在特區政府所組織的各種會展活動的影響和推動下,澳門對中國內地的貨物出口在近幾年也基本是呈上升態勢。2009年澳門出口內地的貨物總值約為11億澳門元,2014年澳門出口內地貨物總值達15.54億澳門元,五年內增長了百分之四十一,平均每年增長約百分之七點一二。澳門對內地貨物出口的增加也帶動了澳門製造業的復蘇,澳門製造業的生產指數在2011年按年上升百分之二十七點一,在2012年按年上升百分之二十七點四,在2013年按年上升百分之十七點六,在2014年按年上升百分之十四。
但在看到澳門會展業取得明顯成績並對澳門整體經濟產生明顯帶動效益的同時,可能也要看到,澳門會展業發展還存在著一些需要提升和改進之處。首先就目前情況而言,澳門會展業自身還不是一個盈利的產業,崔世安所說的“政府希望支持會展業競投大型會展項目來澳舉辦,能夠實現自負盈虧,希望有可喜回報”至少在目前還尚未成為現實。其次,目前澳門會展業對“會議及展覽入場總人次”的依賴性還比較大,但對於較為成熟的會展業而言,更為看重的應該是“專業觀眾人數”,“一個普通觀眾可能會帶來一次交易,但一個專業觀眾卻可能會帶來很多年的生意”,而目前在澳門舉辦的會展活動中,也開始出現了不少專業展,這些專業展更重視的是買賣家的直接對接,而不是靠人數來厘定“英雄”,如果片面強調入場人數,就會偏離了澳門發展會展業是以經貿為主的宗旨。這也許是在近來澳門在會展統計數字上出現的會展數字多了,反而人場人數下降的原因之一。誠然我們也看到“展銷型會展”依然佔有較大的比例的現象。今後澳門會展業還應該在大力發展“經貿型會展”、吸引更多專業觀眾方面多下一些功夫。第三,會展業畢竟是一項產業活動,行為主體不應該是政府,而應該是“政府搭台,企業唱戲”,企業才是推動澳門會展業發展的主體,但目前澳門會展業中“政府唱主角”的情況還比較多,崔世安呼籲“會展業競投大型會展項目來澳舉辦”,可能也是想減少或改變澳門會展業的這種“政府唱主角”的狀況。在最近的新聞報導中,我們也很樂於看到了一些由政府部門、社團爭取到的國際會展落地澳門舉辦的項目逐步增加,相信隨著澳門的會展業發展越來越成熟,這種情況將會得到進一步改善。
所以澳門會展業雖然有了特區政府的積極扶持和推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還需要澳門社會各界能夠形成一種“會展發展,人人有責”的共識,來齊心協力推動澳門會展業發展。只有社會各界積極響應特區政府的呼籲,各自利用自己的資源和人脈,努力爭取“競投大型會展項目來澳舉辦”,才能夠更好地推動澳門會展業的發展,也才能讓會展業對澳門整體經濟發揮出更大的帶動作用。
‧李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