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本澳已陷入經濟衰退應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了。本澳賭業總收入從去年六月份至今年八月份已連續十五個月按年遞減,本地生產總值(GDP)也從去年第三季度至今年第二季度連續四個季度按年遞減。本澳經濟的這種衰退迫使特區政府在本月一日宣佈,鑑於今年1至8月博彩毛收入為1588.8億澳門元,低於政府三月向立法會提交的《修正二零一五財政年度預算》的預計,所有公共部門從即日起實行緊縮財政開支措施,涉及年度預算約14億元,措施不影響民生福利開支和投資與發展開支計劃。這是回歸以來澳門特區政府首度宣佈緊縮開支。
本月4日行政長官崔世安在北京出席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相關活動返程前被媒體問及特區政府緊縮財政開支之事時,透露“在旅遊業方面,政府很快會主動出擊,早前已跟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商議,統籌旅遊推廣的相關活動,以便更好地產生協同及聯動效應,推動澳門的旅遊發展,挽回旅客數字跌幅,並期望在去年的3150萬名旅客總數的基礎上有所提升,相信有關措施不會花費很多金錢”。
由崔世安的此番表述來看,可能特區政府目前是想通過吸引更多境外遊客來澳,來扭轉目前澳門經濟的這種頹勢。而無獨有偶,與澳門在多方面都比較相似且關係極為密切的香港,其經濟現在也處在一種困難局面之中。香港零售業銷售總額從今年二月份至八月份已連續7個月按年下跌,日經與Markit在本月4日聯合公佈的八月份香港採購經理指數(PMI)跌至44.4,創下近6年多來的最低位。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鄭耀堂在本月5日舉辦的一個電視節目上認為,香港特區政府應該爭取能讓更多的中國大陸城市的旅客赴港,以振興香港旅遊業。而香港立法會批發及零售界議員方剛則不僅認同鄭耀堂的這一看法,還認為香港目前經濟狀況比1997年的國際金融危機和2003年的沙斯期間更為嚴峻,需要至少再有6個內地城市居民能夠實行“港澳自由行”。
可見目前本澳和香港都有人認為需要吸引更多的境外遊客來訪,用旅遊業的發展來扭轉港澳這種經濟下滑的頹勢。對這一觀點,筆者並不認同。香港的情況可能與澳門有所不同,但澳門目前的這種經濟衰退並不是因為來澳遊客的減少所造成的。根據澳門統計暨普查局公佈的數據,2014年本澳入境旅客總人次逾3252萬,比2013年本澳入境旅客總人次約為2932萬增長了百分之七點五,但2014年本澳賭業總收入比2013年下跌了百分之二點五六,2014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澳門GDP分別下跌百分之二點三和百分之十七點二。在來澳遊客增長的同時本澳賭業總收入和GDP都下降,這就說明目前澳門的經濟衰退應該不是因為旅遊業的衰退所造成的。這樣,即使能夠吸引到更多的境外遊客來澳,也不是“對症下藥”,也未必能夠扭轉目前澳門經濟的這種衰退。
成語“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意是說“桃樹、李樹雖然不招引人,但因為它們有花和果實,人們就會在它們的下面走來走去,走成了一條小路”,現在則可以理解為“有了吸引人的商品和服務,自然會吸引人們前來消費”。澳門目前經濟衰退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吸引人的“花和果實”相對較少,境外遊客來澳後在澳不消費或少消費,這樣即使拼命發展旅遊業吸引來了更多的境外遊客,也未必能明顯提升澳門經濟。現在在內地的“長假”期間,常見內地民眾蜂擁前往日本、韓國等地購物,原因就在於日本、韓國的企業能夠向中國內地遊客提供較多的諸如醫藥用品、化妝品、坐便蓋、生活百貨、電飯煲、食品、眼藥水、紙尿褲、美容手術等有吸引力的產品和服務。所以本澳的酒店、餐飲、交通、物流等行業也應該要能向顧客提供出更有吸引力的服務,本澳的製造業、文化創意產業、中醫藥產業等也應該能積極主動地引進新技術、新設備、新理念、開發新產品、加強宣傳促銷,那樣才是扭轉當前澳門經濟頹勢的根本之策。
‧秋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