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二〇一九年之前」出版報紙 及 實時發佈之即時資訊
 
 
國家級非遺彩塑展開幕 

展現澳門民俗風土

2015年11月28日    即時資訊

【本報訊】由文化局舉辦的“塑說澳門歷史─張澤珣的雕塑”展覽於十一月二十七日(星期五)下午四時在鄭家大屋積善堂舉行開幕儀式。文化局局長吳衛鳴、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文化教育部代表邵彬、澳門基金會主席吳志良、澳門大學校長趙偉、澳門大學發展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謝志偉、文化遺產委員會委員李業飛及“泥人張”彩塑藝術家張澤珣主持開幕儀式。

 “泥人張”彩塑產生於十九世紀中葉(清道光年間),由藝術家張明山始創,二零零六年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藝術精髓得到傳承和發揚。為使更多市民欣賞到“泥人張”彩塑作品,了解中國傳統文化藝術,文化局特於鄭家大屋積善堂內舉行是次展覽,令作品藝術氣息與鄭家大屋的自然和人文景觀互相輝映,賦予觀眾更多的想像空間,同時為鄭家大屋這座歷史古宅增添色彩,成為傳統文化傳播、傳承及保存的平台。

是次展覽作品由“泥人張”彩塑藝術第五代嫡系傳人張澤珣所創作,她師從父親張鉞(“泥人張”彩塑藝術的第四代嫡系傳人),並深得其真傳。張澤珣於二零零四年應聘任教於澳門大學,在澳門曾於二零零七年和二零零九年舉辦了兩次個人展覽,其彩塑及國畫作品先後入選中國各級美術展並獲獎。本次展覽展出十九件以澳門歷史人物為題材的雕塑作品,包括鄭觀應、賈梅士、林則徐、利瑪竇、錢納利筆下之漁女等人物形象,維妙維肖,具有很高藝術價值,從多個角度反映澳門獨有的民俗百態和風土人情。

 “泥人張”彩塑藝術取材於神話、戲劇、小說以及現實生活,通過“塑造”與“繪色”等方式表現人物形象,而且“隨類賦彩”地刻畫了人物的性格,展示出近代的生活氣息,不但接近日常情感,而且綜合了中國文藝傳統。縱觀中國雕塑史,“泥人張”彩塑承襲中國泥塑藝術發展而來,作品接近人們的生活,更多地表現了人在生活中的美,具有鮮明的現實主義風格。

 “塑說澳門歷史─張澤珣的雕塑” 於鄭家大屋舉辦,免費入場。展覽開放時間與鄭家大屋開放時間一致為上午十時至下午六時,下午五時半後停止入場。逢星期三休館,公眾假期照常開放。如有垂詢,可於辦公時間内致電二八九六八八二零。

 
<<上一篇    下一篇>>     << 返回即時資訊
 

 

新聞出版局登記編號 336號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承認之法律有效刊物

第一版
第二版 第三版 第四版
2022年12月29日 第763期 共4版
 



澳門會展經濟報  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0 macaucee.com.mo,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澳門羅理基博士大馬路600E第一國際商業中心1005室 

Add︰No. 600E, AV. Dr. Rodrigo Rodrigues, Edif. First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Center. Room 1005, Macao

   電話 Tel︰8532870 5239        傳真 Fax︰8532870 5548       Email︰macaucee@yahoo.com.hk

web site traffic stati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