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為了讓前線教師積極表達意見,互相交流經驗,教育暨青年局於11月20日在仲尼堂舉辦了“與教師有約——提升學生閱讀素養”座談會。教青局副局長郭小麗及各部門主管人員出席了座談會;聖家學校副校長何佩儀、東南學校主任鄧少蘭、鮑思高粵華小學老師譚錦花等共70多位教學人員到場分享寶貴經驗和發表意見,氣氛熱烈。
座談會主持人、學校督導協調員黃懿蓮指出,讓學生懂得利用閱讀去進行學習是教師所期盼的,教師應如何有效提升學生閱讀素養是值得思考的議題。教青局為支持學校改革閱讀課程,以及改進教師教學方法,準備在2016年參與“全球學生閱讀能力進展研究”的計劃(PIRLS),期望可科學地檢視學生的閱讀水平,從而設計合適的閱讀教育措施,逐步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黃懿蓮還即席透過互動有趣的閱讀活動,引導教學人員親身感受參與閱讀的樂趣,認識提升閱讀能力的技巧和方法,鼓勵教師多設計遊戲活動去推動閱讀。
譚錦花介紹其校透過識字教學法,讓學生於遊戲中學習識字,利用圖畫、配對、故事等,去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觀察力。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主動學習能力。例如:教師提出一主題或字詞,讓學生自由地聯想並說出有關詞彙,教師利用聽、說、讀、寫的手段去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發給每名學生一本筆記本及故事書,讓學生自由以繪畫、填色、筆記等記錄閱讀感受。
鄧少蘭表示,2004年起其校全面推行閱讀政策和計劃,並按學校的規模,校本的實情,推行各項閱讀計劃。十年來,引入快速識字法,首先於幼稚園低班實施,計劃成效顯著,優秀的學生能掌握3,000生字,一般學生都能掌握1,000多生字。並認為學生有良好的閱讀能力,才有好的寫作能力,提出閱讀應滲透不同學科之中,各學科教師都一起參與。全校老師和學生上下一心,早上集體一同閱讀,學校到處放置圖書供學生自由閱讀,積極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同時舉行親子閱讀講座及校園書展,透過統計書展銷售書籍的數量和類型,了解學生的閱讀興趣。
何佩儀認為全面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單靠學校推動成效不大,家庭的參與十分重要。該校於2003年起推行“書香世家”及“班級閱讀”兩項閱讀計劃,前者需要動員全家成員參與,由家庭開始營造閱讀的環境,透過一同閱讀,一起分享,角逐“最愛閱讀家庭大獎”、“閱讀書量最多大獎”等等。後者則於各個班級制定自選和必讀圖書清單,鼓勵學生樂閱讀,愛閱讀。
其他與會者亦對如何推動閱讀發表意見,有的表示在家庭中培養孩子的閱讀素養十分重要,當孩子的學業成績良好,可以圖書作獎品以示鼓勵。而父母從小陪伴小孩閱讀,以及配合學校閱讀計劃也是很重要。同時,亦有意見表示學校除了於課室設置圖書角,放置各式各樣的圖書外,不規範學生的閱讀形式和場地,讓學生隨意坐在地氈上愉快地閱讀,也是很好的方式。另外,也有特殊教育教師指出,可以因應學生的個別差異及需要,教師自由地裁剪合適的圖書內文和篇幅,引導學生就圖書的名稱,細心猜想故事的內容,再看課文,預測結果。也有美術科教師提出,各學科教師均可以推動提升學生閱讀能力,例如在課堂上提及某些國家地區有特色的風俗習慣,引起學生興趣,繼而引導學生到圖書館搜尋相關資訊,推動利用圖書館及資料運用。
郭小麗副局長在總結時感謝與會者的意見及分享,並認同要進一步提升澳門學生閱讀素養的水平,家庭和學校的合力推動十分重要。除了學校運用政府調撥的資源,在課程設置和教學上做好配合外,也應該配合家庭教育,從小鼓勵學生多聽、多說、多讀、多寫,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習慣。郭小麗更勉勵各科教師利用科目特色去推動各項閱讀計劃,啟發學生多思考、多批判,從而提升高階思維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