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粵劇承傳與發展公民教育2015”系列活動成果展示匯演將於1月23日下午在澳門文化中心綜合劇院舉行,演出3場折子戲及1場音樂劇。主辦機構希望藉此匯演在表演層次上,向市民展示粵劇的藝術和魅力,並讓更多年輕人瞭解粵劇。匯演門票將於1月16日起在善明會免費派發。
“粵劇承傳與發展公民教育2015”系列活動成果展示匯演由善明會及群聲曲藝會主辦,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青少年粵劇培訓班協辦,並得到文化局、教青局及澳門基金會贊助。匯演記者會於1月5日舉行,匯演籌委會主席陳美儀,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青少年粵劇培訓班藝術總監羅杏冰,表演團隊代表、香港兒童少年粵劇團藝術總監張寶華,音樂劇演員蘇耀光及匯演承辦單位代表盧宏駿等嘉賓出席。
本次匯演活動邀請到善明會負責人粉墨登場,以及香港與本澳的兒童及青年劇團演出折子戲,同時,由本地青年音樂創作人演出原創音樂劇,藉此吸引更多本地市民前來觀賞。匯演節目包括折子戲《幻覺離恨天》、《白蛇傳》及《楊門女將》,原創青年音樂劇為《唱做唸打查篤撐》。
陳美儀表示,感謝政府及各界支持粵劇文化的承傳與發展,匯演活動為港澳青少年粵劇文化提供平台,提升演藝水平與學習興趣,促進各地與本澳青少年透過粵劇題材作交流,更讓不同年齡層的市民加深對粵劇的認識,增加欣賞粵劇的觀眾。
本地的粵劇的承傳與發展較鄰近地區仍存在距離,陳美儀希望將校際粵曲比賽引入澳門,但舉辦比賽亦需要多方面支持,她舉例香港許多學校已將粵曲納入教課課程,以推動粵劇在香港的發展,若澳門效仿香港開設有關課程,則需要得到政府支持及學校配合。其次,她亦希望在澳門舉辦的兒童粵劇能以出售門票的形式表演,以推動粵劇在本地的承傳與發展。
“粵劇承傳與發展公民教育2015”系列活動於7月13日啟動,主辦機構在9月開課期間,向本地11所學校推出冊子《粵劇小百科》,以生動活潑卡通化內容向學生灌輸粵劇知識,同時以趣味十足的布偶劇向校園內的學生講解粵劇,以不同手法推廣粵劇文化。另外,主辦機構還舉辦了兒童臉譜填色比賽、吉祥物設計公開賽、粵曲舊曲新詞創作公開賽等活動,向市民展現粵劇藝術的多面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