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的12月20日,澳門回歸已屆16年。這一年,澳門博彩業的表現讓人擔憂,出現博彩毛收入連續18個月下滑的情況。澳門政府和商界正找尋目標,更關注澳門經濟如何邁上另一階梯,向適度多元化的方向發展。
“在這段經濟調整期,澳門會展業逆勢上升。中央政府、特區政府、社會各界一致認可,會展業是經濟適度多元化的一個突破口,也是一個澳門經濟未來新的增長點。”澳門會議展覽業協會理事長何海明對界面新聞記者說。
自2001年提出“經濟適度多元化”的定位以來,澳門特區政府一直在尋求博彩業以外適合澳門的其他產業。
作為澳門的龍頭產業,博彩業“一業獨大”的格局迄今雖未改變,但增速及GDP占比出現下滑已是不爭的事實。以對當地經濟的貢獻來看,博彩毛收入占本地生產總值的比例,已經從2012年的88.9%,下滑到2014年的79.6%,今年第二季的初步數據顯示,已降至64.7%。
博彩業進入調整期,收益持續下降,反而是經濟適度多元化的一個契機。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崔世安已從五個方面提出構想,分別是:重視博彩業健康發展;深化世界旅遊城市建設;培育新興行業,扶持中小企業;保障本地雇員權益;以及積極深化區域合作。
所謂的“培育新興行業”,在15年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摸索過程中,政府和業界逐漸認可,澳門的會展業是具發展潛力的新興行業之一,可能有效地帶動多個行業綜合發展。
以澳門規模最大的展覽之一,今年10月份舉辦的“第20屆澳門國際貿易投資展覽會”為例,4天的展會共舉辦了55場會議等活動,安排採購商進行了約574場洽談,並在簽約中心安排了50個項目簽約。展會面積約3.7萬平方米,彙聚超過1900個展位,吸引超過50多個國家及地區代表團參展參會。
結合澳門自身的發展定位,這一展覽還舉辦了“葡語國家產品及服務展”,並增設了“橫琴粵澳合作產業園項目展示區”和“澳門國際設計聯展”,並擴大了“中醫藥健康產業展”和“2015澳門國際印刷商品展”等。這些展覽主題和澳門經濟發展方向不謀而合。
崔世安在今年11月公佈的2016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指出,政府致力促進經濟適度多元,會展業的進步明顯,對其他行業拉動效應逐步顯現。澳門政府2016年將進行《澳門會展業發展藍圖》研究,為制定會展業發展路向提供依據。
崔世安中還引用國際展覽業協會(UFI)的報告中稱,澳門是2014年亞洲表現最佳的展覽市場,成績獲國際業界肯定。
沒有太多選擇的選擇“經濟適度多元化”的概念,澳門政府已經連續提了十幾年。
2001年11月,時任澳門特區政府行政長官何厚鏵在施政報告中明確指出,澳門經濟的定位“以博彩旅遊業為龍頭,以服務業為主體,其他行業協調發展的產業結構”,已經闡明,澳門過去以製造業、旅遊業、建築業以及金融業四大行業為經濟支柱的局面面臨改變。
15年過後,根據澳門博彩監察協調局的公開數據,2014年全年博彩毛收入3515億澳門元,占當地GDP的約80%。
崔世安在2015年的澳門回歸紀念日上說,2013-2014年非博彩元素在建築、金融、酒店、零售及餐飲業等行業中的增值令人振奮,在所有新建的博彩業綜合項目中,非博彩與博彩元素的比例為9:1。
這意味著澳門博彩企業也在做深度的業務結構調整。澳門六大賭牌持有公司,未來兩年都有新賭場落成,但全部新賭場均為綜合式度假村,非博彩元素占整體設施八至九成。兩個月前新開業,由新濠博亞(6883.HK)投資32億美元的新濠影匯便是一例。
新濠博亞娛樂聯席主席兼行政總裁何猷龍告訴界面新聞記者,新濠影匯主打非博彩元素,以好萊塢電影為主題,結合世界級娛樂、酒店、購物、餐飲及博彩於一體,也在履行提升澳門非博彩娛樂勝地定位的承諾。
但是,澳門地方小,人口密度大,在客觀條件以及現實中高度依賴博彩業的經濟格局下,可供澳門發展的非博彩業並不是很多,除了旅遊設施吸引家庭旅客,以及會議展覽等其他產業,並沒有其他突出的亮點。
澳門理工學院一國兩制研究中心原主任楊允中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雖然短期內其他產業都是收效甚微,其他產業現在很難產生和博彩業抗衡的局面,但相對多元化的發展思維不能放棄,應順其自然發展。
“澳門不是什麼產業都去做,我們要做的是有潛質的產業。”澳門會展產業聯合商會會長胡錦漢則告訴界面新聞記者,經濟適度多元化的關鍵詞不是“多元化”,而是“適度”。
“博彩業毫無疑問是龍頭產業。一個其他的新興行業從形成到壯大,20年都非常短,而且在澳門的確有困難性。”胡錦漢說,零售業、物流業以及部分的服務業在世界範圍內大體相同,目前的日子都不好過,很難再去創造什麼新成績;金融業面對香港強勁的競爭,儘管通過“一帶一路”未來有發展空間,但目前澳門的金融服務仍然還需走出去做強做大。
同為世界賭城,澳門的業界人士和學者都將眼光望向了曾經被澳門的超越的拉斯維加斯。博彩業向會展業的轉型,澳門的學者看在眼裡。
澳門理工學院博彩教學暨研究中心副教授蕭錦雄對界面新聞記者分析稱,從去年的經濟數據來看,拉斯維加斯的非博彩收入(餐廳、酒店、表演、購物等)占總收入大概六成,賭場收入占總收入約四成。
“反觀澳門,政府正大力促進非博彩業,賭場收入大幅下滑,令非博彩業的經濟數據會有相當多的增長。”蕭錦雄說,澳門可以做非博彩業,但是地方有限,這與拉斯維加斯有本質區別,“隨著澳門和其他地區的合作,澳門可以繼續做高增值產業。”
前世界第一賭城——拉斯維加斯就是以會展業、娛樂業等作為產業多元化的主要方向,其會展業收入早已超越了博彩業。
博彩業的興起促進了這座城市的興旺,轉型發展會展業,更使拉斯維加斯成為美國最發達的會展城市,成為全球知名的會展之都。
胡錦漢也認為,拉斯維加斯對於澳門的發展很有啟發。“拉斯維加斯當地最大的收益不是博彩業,他們的演藝事業、餐飲、零售、會展業收入都比博彩業高,如今澳門的博彩企業為了履行承諾,在新賭場合約裡規定要搞會展中心等非博彩業。”
根據拉斯維加斯會展及觀光局發佈的2014年終統計報告,拉斯維加斯旅遊業復蘇加快,所有旅遊業關鍵指標全面增長。2014年,超過520萬人次商務會展遊客到拉斯維加斯參加各類會議、世界頂級商貿展會,人數同比增加了1.2%。自2008年以來,商務會展遊客接待人數和會議出席率達到歷史最高。
2014年,拉斯維加斯成功舉辦了共計22103場會議展會,各類會展總數同樣達到了自2008年以來的歷史之高,而且還接待了超過4110萬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創歷史新高,比之前2012年3970萬的紀錄還超出了約140萬人。
起步晚 發展迅速近年來,無論是作為澳門搭建“經貿合作服務平臺”的支撐,還是作為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為多個行業帶來機遇,並推動整個產業鏈的發展,會展業都是澳門政府致力培育的一個新的經濟生長點,也是澳門近年發展最快的新興行業之一。
相比於臨近的廣東地區和香港特區,澳門的會展業起步較晚,較香港遲了三十多年。香港會展業在1960年代由“工展會”逐步崛起,而直到1980年代初,由澳門廠商會主辦的澳門工業展覽會才起步。
1995年,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主辦第一屆澳門國際貿易投資展覽會(MIF),隨後,這個展會成為了澳門一年一度的經貿盛事,這也是澳門第一個獲全球展覽業協會(UFI)認證的展會。
從客觀條件來看,澳門有發展會展業的有利條件:地處大珠三角地區,是全國最具競爭力和經濟活力的城市群,與珠江三角洲等區內經濟、會展業中心和新興城市緊密聯繫,海、陸、空交通配套完善。在“一帶一路”的大背景下,澳門與東盟、葡語系和拉丁語系國家的交流和合作有望加強,可深化國際互動交往。
一方面,“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等會議在澳門舉行,是澳門具備舉行大型國際性會議能力的力證;另一方面,本地化的會展活動亦逐漸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應,外地大型會展活動也相繼選址澳門舉行。
目前,一批大型的會展設施相繼投入使用。澳門綜藝館、旅遊塔、東亞運動體育館(澳門蛋)等可用作展覽的場地面積約有1.5萬平方米,當路氹新城金光大道項目未來幾年完工後,澳門展場面積將增至8萬平方米。
來澳門參會的人數每年遞增,據澳門特區政府統計暨普查局的統計顯示,2011年全年共舉辦1045項會議及展覽,與會及入場總數達127.8萬人次,較2010年大幅增加59%;2012年全年與會及入場總數達161.2萬人次,2013年與會及入場總數達203.4萬人次,2014年全年入場總數達261.5萬人次,按年增加28.6%。
行業總收入方面,展覽主辦機構2011年全年總收入為6868萬澳門元,2012年收入為1.6億澳門元,2013年收入為1.80億澳門元,2014年收入為2.78億澳門元,按年大幅了增加52.7%。
澳門政府也看准了這一塊新鮮的“蛋糕”,澳門政府在施政報告中說,“會展業的良好發展是一方面既可善用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旅遊資源,另一方面優化商貿服務平臺的功能,適當地促進經濟的多元化發展。”
2010年3月,澳門政府設立“會展業發展委員會”,協助澳門特區政府制定會展業的發展策略、措施和政策。此外,又從2013年開始,推出一系列的扶持會展業發展、積極培育會展人才的激勵計劃,包括“會展活動激勵計劃”“國際性會議及專業展覽支持計劃”,以及“會展專業人才培訓支援計劃”等。
何海明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在經濟數據下滑情況下,澳門會展業保持穩健發展,不僅得到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的高度支持,還得到國際會展組織的認同。
何海明引述國際展覽業協會最新的《2014年亞洲展覽業年度報告》指出,澳門展覽市場為2014年度亞洲區內表現最佳,淨銷售展覽面積由2013年的14.3萬平方米大幅上升至2014年的19.7萬平方米,升幅達38%。
會展業帶動了澳門就業,何海明舉例說,僅在2001年,澳門只有252項小型會展,當時整個澳門只有不到200名從業人員,到目前已經增長至3000多人。
瓶頸所在作為一個面積不大的微型海島經濟體,會展業對多個產業都產生明顯帶動效益。但也有觀察者指出,目前澳門會展業還存在一些發展的瓶頸,比如城市規模較小、產業結構欠缺多元化、人力資源缺乏、專業人才不足、品牌展覽太少、近鄰競爭劇烈、統一推廣澳門會展的投入不足等種種不利因素。
以今年的統計來看,澳門今年前三季舉行會議582項,按年增加79項,但與會者數目減少20.4%至5.6萬人次。展覽有55項,按年減少2項,入場人數則增加10.1%至160.7萬人次。
在業內人士看來,澳門會展業最大的缺陷便是缺少專業買家。胡錦漢指出,對於會展業的健康發展,澳門缺乏專業的買家。“現在的展覽越來越多,與會人數也多了,但不能只是熱熱鬧鬧搭個展臺,卻沒有成交量。”
展覽方面,澳門面臨的競爭不小,胡錦漢強調,如東京汽車展為例,世界較為著名的行業性、專業性的展覽都是大型綜合性展覽,而一個大型綜合展覽的成熟需要10年到20年時間,仍然需要慢慢累積專業的客戶,澳門不能永遠追求數據上的增長,質量才是關鍵,“國際性的會議就是提高質量的關鍵。”
專業買家的缺少等現實考慮,令澳門政府及時調整了會展業的發展方向。澳門政府在今年的施政報告中,第一次將會展業施政主要工作調整為“按照會議為先的策略,推動會展業發展”。
胡錦漢告訴記者界面新聞記者,特區政府明確提出,明年的會議必須要有更多的國際性會議,業界和政府去競投一些國際性會議在澳門舉行,這對於澳門來說是新的方向,而且國際會議更適合澳門旅遊的生態環境。
“國際性會議一般舉行3-5天,相比澳門的旅客平均留澳時間1.3-1.5天,留時間大大提升,而且參會的一般是高端客戶,代表會展的客源比較高端,符合澳門的旅遊生態環境。”胡錦漢說。
目前,在澳門舉辦的較為知名的國際性會展活動包括:“第五屆國際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高峰論壇”以及“第八屆亞太經合組織旅遊部長會議”等。
同時也是澳門政府會展業發展委員會重要成員的何海明也表示,會展業界經過幾年的探發現,會議的發展應領先於展覽,而且澳門在會議舉辦有優勢。今年何海明帶隊去競投國際會議,共出行6次,贏了其中4次,競投成功“亞太自由教育展”“國際數學大會”“國際材料展”等國際性會議。
何海明稱,明年政府推行會議先行,就是結合澳門高度發達的娛樂業,澳門多姿多彩的活動、節目,以及世界遺產,吸引會展商務客人過來,這是其它地方沒有的,加上澳門獨特的連接中國和葡語系葡語國家平臺這一優勢,這些都是舉辦國際會議的獨特之處。澳門本土面積不大,會展業發展的瓶頸也在於此,這也是澳門政府大力向廣東、香港和葡語系國家不斷加強區域合作的動力所在。
水域權突破崔世安在今年的施政報告中指出,特區政府將會在2016及2017年大力推動博彩與非博彩元素的聯動,希望產業結構從單一走向博彩與非博彩元素的聯動,有力支撐多元產業和經濟適度多元發展,配合區域經濟發展,特別是海洋經濟。
對於環海的澳門來說,澳門管轄範圍只包括澳門半島、氹仔和路環的陸地,對周邊的海域並沒有管轄權,並不利於發展海洋經濟。
2015年12月1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區域圖(草案)》,明確了澳門管理的水域和陸界的範圍,澳門將依法管理85平方公里的水域。
崔世安表示這是“振奮人心的喜訊”,他明確指出,澳門未來適度填海將向中央申報,且不能用於博彩目的。
業內人士也表示,澳門擁有85平方公里的水域依法管理權後,對會展業有極大的促進作用。何海明指出,以前澳門沒有水域權,儘管辦過5屆海洋展,但每次都要挖淤泥,搭建臨時碼頭和停泊點,讓船從珠海過來,成本非常高,而且不方便。
“擁有了水域權,澳門完全可以多舉辦海洋展和遊艇展,並且擴大和中山地區的遊艇自由行規模,以後在中山註冊的遊艇可以備案停泊到澳門,未來江門,甚至廣州內地都可以互通護航,吸引各地的高端商務遊客。”何海明說。
胡錦漢也表示,海域權引申出的遊艇展等海洋經濟將會有更大的空間,加上珠海已經落成國際會議展覽中心,澳門原本連倉庫存儲的地方都很少,以後去橫琴就更加方便,充分利用區域合作,將兩地會展業的人力、後勤等方面都有很大幫助。
(來源:搜狐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