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由澳門文化局與澳門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合辦的“杭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絲綢手繪》技藝展—裘海索的絲綢手繪藝術”,於2月20日至5月8日在澳門時尚廊舉辦。本次技藝展邀請到中國美術學院教授裘海索參與,展出十五套由裘海索親手繪染的絲綢服裝。主辦機構希望通過展覽繼續彰顯時尚廊作為本地服裝業展示及交流的平台,提升本地時裝設計的氛圍,啟發設計師的創意靈感。
《絲綢手繪》技藝展開幕式於20日下午舉行,澳門文化局副局長陳炳輝,澳門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副理事長莫苑梨、時裝及形象委員會召集人何桂鈴,澳門理工學院藝術高等學校校長徐秀菊及中國美術學院教授裘海索等嘉賓出席。
本次技藝展展出的十五套服裝主要是裘海索《春天的故事》、《永遠的玫瑰》、《廣袖旗袍》和《鳳凰牡丹婚服》系列中的部分作品。手繪絲綢以絲綢、色料、作畫工具和畫繢方式,所構成一種實用絲綢美術的表現,其主要以服飾、家紡和裝飾畫等為載體,通過描稿、備綢、調色、工具配對等多道工序,在採用直接繪、防染繪或型染繪的作畫方式下,形成絲綢手繪產品。
裘海索在致辭中指出,隨著現代電腦數碼噴印技術的出現及普及,絲綢手繪工藝正被大量噴印技術所取代失去原貌,為此,杭州政府於2015年將絲綢手繪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名錄。她希望通過本次展覽,讓澳門時尚界能瞭解一些絲綢手繪文化,激發市民喜歡絲綢手繪文化的熱情,並有機會成為此項文化保護的參與及支持者。
另外,為更好的宣傳及推廣絲綢手繪文化,主辦機構於20日舉辦絲綢手繪工作坊,吸引近30名本地市民參與,由裘海索親自講授手繪絲綢的過程及內涵。
澳門時尚廊自2012年建立以來,每年均舉行別具歷史及文化特色的服飾展覽,透過展示傳統服裝工藝,加深觀眾對服裝發展歷史的興趣,推動設計師應用傳統工藝進行當代設計及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