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循環經濟”是指人、自然資源和科學技術大系統內,在資源投入、企業生產、產品消費及其廢棄的全過程中,將傳統的依賴資源消耗的線形增長的經濟,轉變為依靠生態資源循環發展的經濟,而“互聯網+”這一新業態的提出,對“循環經濟”的推廣及普及起到推進作用。“循環經濟”先行者瓦爾特·施塔爾教授接受採訪時表示,在廢棄產品的循環流通上需要一個平台,而互聯網可作為一個能快速共享信息的交易網絡,透過互聯網在消費者之間產生廢棄產品的貿易,達到產品或該產品零件的再利用。
他繼續指出,有些大型物件,例如汽車、機械等物品過了使用期限,可能會成為廢品,但其中會有部分部件是可再使用的,這些部件可透過網絡交易平台,賣給生產商或其他需要該部件的消費者,以減少廢棄物達到環保效果。同時,通過從網上購買的部件對物品再修復以便重複使用,但在修復過程中可能需要指導,而網絡集合了各種領域的信息,可作為指導工具幫助完成物品的修復工作。
另外,互聯網的使用逐步受到各領域、各行業的重視,對“循環經濟”的推廣及使用起到的作用,瓦爾特·施塔爾認為,互聯網可作為遠程監控的工具使用,讓“循環經濟”擁有更快的反應機制,例如,在發現海船漏油後,人造衛星可透過網絡很快將信息傳遞出去,以便更快捷的處理。同時,透過網絡平台讓廢棄物品在消費者間進行貿易,達到產業共生效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