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由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及中友國際藝術交流院合辦,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藝術品保護專項基金管理委員會、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社會文物保護專項基金管理委員會及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酒文物保護專項基金管理委員會協辦的“2016首屆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暨古代藝術國際博覽會”,將於4月21日至23日在威尼斯人金光會展中心A及B館舉辦,展會旨在匯集全球各地的古代藝術精品與非物質文化手工技藝的傳承遺產,展開世界文明間的對話,為收藏家締造一個頂級藝術品平台。
本屆非物質文化遺產暨古代藝術國際展覽會得到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澳門貿促局、中國收藏家協會及金沙中國有限公司支持。展覽分為國際古代藝術品交流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及手工藝展示區及中國古代藝術品回流平台三大區域,面積15000平方米,吸引來自德國、法國、英國、日本、中國內地等國家及地區民間與官方機構逾百家展商參展,其中有60%以上為海外參展商。屆時將有超過50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及逾1000件海外收藏家的古代藝術品展出。
展出多件博物館級與國寶級藝術品
國際古代藝術交流區將以“時光”為主線,主辦機構擴大邀請海外古董商參展比例,力爭所有展出藏品均為高端古董精品,能代表不同時期、不同藝術風格的傑出成就,亦展現重要歷史價值與美學內涵。展出藝術品包括元代董其昌《山居幽賞圖》、齊白石《豐年多鼠》;博物館級的元青花藏品、商周青銅藏品及國寶級戰國漢代金銀器等。
非物質文化遺產及手工藝展示區將突出“匠心”主題,通過各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管理機構、手工藝協會等機構,邀請來自亞洲、歐美及中國內地等地區的手工藝人、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傳承人參展,其中,中國方面將展出古琴製作技藝、玉雕技藝、留青竹刻工藝、紫砂陶製作工藝、雕版印刷等專案。
主辦機構還邀請中國北方昆劇院,在博覽會期間帶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口述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被稱為“中國戲曲之母”的昆曲演出,包括《牡丹亭》、《小放牛》等名作。
辦講座論壇品文化藝術
除了展示古代藝術品及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手工技藝外,主辦機構還將於博覽會期間舉辦多場名人名家講座及論壇,主題方向包括“佛教與青銅器藝術”及“中國古玉藝術”。活動邀請了多名藝術品收藏家、專業鑒定員及相關領域學者,圍繞上述主題展開交流與探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