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繼邀請國際著名設計師、創意教育專家靳埭強先生來澳為教學人員主講“淺談創意教育”講座後,教育暨青年局於4月16日邀請了香港設計師及藝術家劉小康先生主講 “由設計到產業: 劉小康的CMYK創意學”講座。目的是想透過講座,加深教學人員對創意教育以及文化創意產業的認識,培養學生對文化創意產業的興趣,激發其創意思維。教青局廳長黃健武、代主任簡燕萍,中日關係史專家黃天先生,以及70多名教學人員出席了是次講座。
劉小康先生概括了自己過去30年在設計工作上的經驗,與在場教學人員分享了創作上的心路歷程和推動創意產業的工作。他以CMYK 印刷四原色的概念,演繹他在不同年代所體現創意產業的不同意義,包括 “Culture” 文化決定設計;“Market” 創意產業價值;“Youth” 藝術青黃相接和“Key” 創作核心定位。同時亦分享了他於70至90年代的文化產業中之的學習過程,以及中國改革開放後為他帶來的挑戰和機遇。他看到香港的轉變和行業狀態本身的轉變,讓大家認識到創作與整體社會和世界的改變有著密切的關係。
劉小康先生表示很喜歡文化創作工作,但某程度上這些單純的文化創作工作不具備經濟效益,唯有出色的產業創作才會帶來很好的經濟效益,而這些出色的產業創作都蘊含著很好的文化內涵。他坦言自己深受當代著名設計師靳埭強先生的啟蒙和感染,亦積極推動文化創意設計教育的工作,例如開辦各項展覽工作,成立香港設計中心,創辦創意高中等,目的是希望能激發年青人參與文化產業的興趣。
在產業創作的工作上,劉小康先生常與世界各地不同的藝術工作者合作,會上亦分享了多年來出色的產業創作作品,當中包括與香港社會發展脈搏相連的文化、商業及公共空間藝術等項目,如水樽設計、月餅包裝設計,也有其別具風格的跨媒介經典創作,如《椅子戲》系列、《五行》、《明式繞腳椅二合一》及《十二生肖》系列等作品。
劉小康先生欣賞澳門擁有非常獨特的"中葡文化",而以往澳門亦有一些很出色的設計師和藝術家憑著這種賦有獨特"中葡文化"的設計作品,在亞洲地區贏取過無數的獎項,成績輝煌。他鼓勵澳門的老師要讓學生了解澳門文化創作的輝煌歷史,培養學生懂得欣賞這種獨一無二的文化,讓他們更有自信地繼往開來延續文化創作的道路。
最後在講座的對話環節中,劉小康先生被問到在香港組織創意高中的情況,他認為籌組該高中時著實遇到不少困難,但爲着推動文化創意設計教育工作,都一一把困難克服,學生畢業後在相關行業也有不俗的發展,所以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劉小康亦被問到多年的創作中,認為哪一個作品是最好的,以及日後還有什麼創作想做。他表示最好的作品還未出現,日後仍然會在中國的文化傳統內尋找更多創作靈感,例如竹山及茶海這些獨特的中國文化。他最後寄語大家要維護獨特的中國文化。講座在熱烈的氣氛中結束。
有關是次講座的相關資料,將上載到教青局教師天地的網頁供教學人員瀏覽。如有查詢,請聯絡教育資源中心程小姐,電話839591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