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為了讓前線教師積極表達意見,互相交流經驗,教育暨青年局於4月6日在仲尼堂舉辦了“與教師有約”座談會——小班教學之合作學習。教青局副局長郭小麗及各部門主管人員出席了座談會,聖羅撒英文中學主任李玉明、利瑪竇中學(中學部) 老師李焯華、青洲小學老師杜梅及李小萍等共30多位教學人員到場分享寶貴經驗和意見,氣氛熱烈。
教青局廳長黃健武介紹了積極推進課程改革的情況,2015/2016學年率先在幼兒教育階段推行“幼兒教育基本學力要求”;2016年9月起實施的“小學教育基本學力要求”,由課程與學科領域的專家學者及澳門小學教師共同參與編訂,其內容關注學生個性、潛能及創造力的充分發展,旨在促進學生學習成功;貫徹落實《非高等教育制度綱要法》小學教育目標;重視課程內容的整合,善用學生的生活經驗,關顧學生的個別差異及為其提供全面、均衡的多元化學習體驗。教青局將會通過不同的媒體進行宣傳及訪校講解,積極推進課程改革。過往班級規模由70人逐步縮減至現時25-35人一班,教師透過合作學習、自主學習等各種形式的小班教學的策略和方法去實踐小班教學。
李玉明老師表示,在整個教學環節當中,評估是最後部分,而這部分相當重要。例如做小測驗、不同類型的評分表、分享經驗及自評等等,這些形成性評估的方法,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成功,提升他們的自信心。另外,合作學習最能體現於課外活動,讓學生發展潛能,取得更多成功感,讓他們的學習生活更開心,所以發展學生多元能力十分重要。
李焯華老師分享了以前任教70人一班,班級經營較困難。現在以學生為中心,通過分組、提問、給思考題,讓學生找資料,最後學生學到的知識再分享出來,小班教學讓學生學習更自主。
杜梅老師的合作學習經驗體現在語文教學方面,通過分組使學生有更多表達的機會,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創意,亦使老師有所得益。
亦有老師認爲,課堂除了傳授知識,還要利用分組使學生動手去探索。資優的學生要教導普通學生,而社會也是一樣,要互相支持,小班裏也可以滲透一些品德教育的訊息。不論是哪個科目,都可以互相滲透不同知識給學生,使學生獲益更多。
郭小麗在會上指出,為持續優化澳門學校的課程與教學,特區政府自2014年起陸續公佈了《本地學制正規教育課程框架》及《本地學制正規教育基本學力要求》,旨在提升澳門的教育素質。去年澳門幼兒教育落實基本學力要求,上課節數及功課量都有所下調,效果可以肯定,今年會做好小學和幼兒教師在基本學力要求上的銜接工作。郭小麗同時分享了當年擔任國文老師時,班上人數達60多人,無論授課或批改作業都很吃力,近年教育暨青年局推行小班制,規範了班級人數,而《私框》實施後,老師課節下調到16-20節,讓教師更有條件提升教學效能及對學生多點關注,更有條件增加和學生的互動。未來教青局會積極推動澳門小班教育的發展,持續為小班教育創設條件,提供資源和教師培訓,從而提升教育效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