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This is my street”是由澳門設計師協會主辦、受文化局資助的一項社區藝術資助計劃。以澳門設計中心為起點向外延伸,利用設計對社區進行改造美化,透過設計師與社區居民的對話溝通,向社區提供有關計劃的信息,以訪談特定對象的方式去尋找並瞭解居民的意見,再結合設計師的專業與創新思維,改善及美化,將概念、意見變成現實,繼而提高該公共空間的自身價值及市民的歸屬感。
公共空間改造計劃在澳門是一個較為新鮮的話題,為令公眾或設計師對此有基本的認識,計劃首個活動邀請“啟德發展”地方品牌策劃及視覺形象設計發展的項目設計師劉小康和陳育強先生於6月3日下午到澳門設計中心,進行就香港“啟德發展”計劃的經驗分享。講座吸引來自各政府部門設計師、院校以及設計公司的參與,包括文化局、旅遊局、郵政局、貿易投資促進局、澳門大學、澳門城市大學、澳門理工學院及培正中學等。
講座中,兩位設計師表示“啟德發展”計劃將會令啟德發展區再一次充滿活力,計劃以“活力磁場”為主題,創出屬啟德的地方品牌,同時利用“樹”的抽象概念,為啟德塑造一套視覺形象特徵,並引入“公共創意”的創新的地方品牌概念,透過讓公眾參加公共藝術及活動,利用公共空間與大眾的各種接觸,傳達地方的概念,從視覺上感受啟德的獨特形象,繼而產生歸屬感。亦表示改造公共空間亦不是單配合時代步伐而改變,而是需要建立一種可以配合不同事物的設計,令設計可因各種配對而與時代接軌。而公共空間的改造,除與大眾有貼身關係外,亦與政府各部門密不可分,政府作管理者身份,更需要多方面的協調商討。
香港“啟德發展”計劃為未來對“This is my street”的構思及執行,均得到很多的啟發,通過汲取講者親身分享的經驗,對公共空間改造所面對的狀況以及難題,有更深入的瞭解。“This is my street”下一步將會安排設計師與居民進行訪問,透過訪問內容得出居民對社區的需求,期望“This is my street”能獲取大眾及各界的支持,透過接觸交流,可為社區帶來更合適、具影響力或美感的改造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