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由澳門海關、經濟局、貿促局等五個政府部門組織的本澳企業考察團,在完成對橫琴口岸的參觀後,前往位於廣州的南沙口岸,參觀瞭解葡語國家食品入口內地檢驗檢疫及關稅制度等相關情況。另外,據南沙區有關人員透露,南沙區將打造一個華南地區最大的冷鏈物流中心。
考察團一行先後參觀了龍穴島檢務大樓、保稅物流園區倉庫及保稅港區檢驗檢疫實驗室,並瞭解了食品檢驗檢疫、通關流程及監管亮點、跨境電商監管等情況。南沙海關便利通過措施主要有實施“互聯網+易通關”改革、試點建甌安查驗配套服務費改革、全國首創快速驗放機制、構建“三互”新型大通關模式及支持跨境電商發展等。其中,“互聯網+易通關”改革依託互聯網爲企業打造了一條零限制、零跑動、零收費及零耗時的快速通關通道,截止今年7月,南沙共有388家企業。48.1萬票貨物通過“互聯網+易通關”完成報關單錄入和申報,爲企業節省了保管費用約1684萬元。
據瞭解,南沙區將打造一個華南地區最大的冷鏈物流中心,首期工程已完工並投入使用,爲進一步擴大規模,二期工程已開始施工,預計今年年底完成,明年將初見成效。
張祖榮:葡語國家入內地市場本澳具語言優勢
另外,據有關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7月,經拱北口岸及橫琴口岸進入內地的葡語國家產品約540噸,貨值1300多萬元人民幣。有記者問及透過陸路口岸進入內地市場的葡語國家食品數量不多,如何體現澳門平臺作用,對此貿促局主席張祖榮在考察活動結束後接受採訪時表示,澳門作爲推廣葡語國家產品的平臺,以接單工作爲主,而澳門的優勢在於雙語和可提供法律方面仲裁,他指出,要拓展葡語國家市場,最大困難是語言問題,而澳門在這方面有優勢。對於本地考察活動,他稱,希望透過之前舉辦的講解會及本次實地考察活動,讓本地企業進一步瞭解葡語國家食品進口內地有關流程、檢驗檢疫及報關等資訊,亦希望更多企業能利用澳門這個中葡平臺,打開行業市場,他還補充道,橫琴與南沙屬自貿區,希望本地企業未來可思考如何按業務需要選擇進口內地的口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