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山東非物質文化遺產走進澳門體驗交流活動”於9月9至10日在澳門科技大學N座圖書館大堂舉行。活動採用圖文並茂、精品實物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現場表演製作工藝流程、互動演示的方式,生動地展現豐富多姿的內容,以期推動澳門和山東兩地的文化交流,讓澳門市民,學生加深對山東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的瞭解和認知。
本次活動由山東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山東省文化廳、山東省政協港澳臺僑和外事委員會、威海市政協、日照市政協、德州市政協、菏澤市政協、澳門科技大學以及中國孔子基金會聯合主辦。
活動開幕式於9月9日下午3時在澳科大N座圖書館大堂舉行,澳門文化局代表梁燕芬,中聯辦(澳門)教育部副部長趙川東,山東省政協副主席孫繼業,山東省政協副秘書長曲偉,山東省政協港澳台僑和外事委員會主任程廣輝,澳門公共財政事務跟進委員會主席、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員麥瑞權,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員施家倫,澳門科技大學校長劉良、副校長唐嘉樂、人文藝術學院榮譽院長余秋雨等嘉賓出席。
首個於澳門高等院校設立的“孔子學堂”揭牌
開幕式上,山東省政協副主席孫繼業先生和澳門科技大學校長劉良講座教授分別致辭。孫繼業表示,此次活動既是魯澳兩地密切聯繫,加深感情、增進友誼的有利契機,也是兩地加強文化交流合作、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繁榮發展的要形式。
隨後,首個於澳門高等院校設立的“孔子學堂”於澳門科技大學揭牌。今後“孔子學堂”將面向社會各界,特別是青年學子,通過開展各種傳統文化活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展示山東非物質文化遺產最高水準
目前,山東省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8項,國家級代表性項目名錄173項,省級代表性項目名錄555項,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60名,省級代表性傳承人333名,是名副其實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大省。
活動期間展示的作品代表着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最高水準,展現山東“齊風魯韻”的魅力,由山東省極具特色的傳統鋦藝、錫鑲工藝、黑陶藝術、莒縣過門箋、威海剪紙、德州剪紙、日照影雕藝術、日照農民畫、曹州面塑等9項重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傳承人及其團隊現場演示,與觀眾交流互動。同期還舉行“藝彩新鋒-山東美術新人新作展”,展出近20幅山東青年藝術家的優秀國畫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