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為讓傳媒與市民進一步了解澳門新中央圖書館的定位和規劃,文化局於9月17日在何東圖書館三樓多功能廳舉行“看得見的文化力量——澳門新中央圖書館規劃介紹”交流會,會議吸引逾60名市民出席。
交流會於17日下午3時半舉行,文化局局長吳衛鳴、公共圖書館管理廳廳長鄧美蓮及文化遺產廳廳長梁惠敏等出席活動。交流會上,文化局介紹澳門新中央圖書舘的規劃,包括國內外中央圖書館的案例、社區公共圖書館和中央圖書館的職能、未來新中央圖書館的功能結構、文物保育和圖書館的關係等。
鄧美蓮在介紹時表示,以多間外地的中央圖書館為例,現今的中央圖書館不能只有藏書閱讀的單一功能,其功能應為多元化的,而現時位於塔石廣場的中央圖書館沒法兼顧真正功能。她還透露,受空間限制,本澳很多古籍收藏在工業大廈的倉庫內,當中包括7萬多冊葡文文獻書籍,希望未來可以將這些書籍移往新中央圖書館收藏。
鄧美蓮續稱,中央圖書館設計指標主要集中在可容納市民所需功能分區的空間、滿足館內各項設施的設置和館藏的發展、可持續發展兼具備彈性調整的空間機能、利用方正地段安排管理功能分區以及便民性等。
鄧美蓮又指,新中央圖書館總建築面積為3.3萬平方米,會在兼容舊法院大樓和舊司警局大樓原址的特色下,興建樓高11層新建築,其海拔逾53米。新中圖內將設有澳門文獻中心、古籍特藏庫、青少年及兒童圖書館、畫廊、司法博物館等設施,計劃打造成本澳全新的綜合性文化地標。
文化局早前公佈有關計劃的預算按2015年每平方米建築造價2.3萬澳門元,以及通賬率每年5%推算,估計2018年建築造價約為每平方米 2.8萬元,計算出 9億元的數字。有圖書館業界認為建築預算應考慮多方面因素。亦有工程師認為新中圖選址合適,但當局應監督好公帑的使用,希望深化階段時可增加透明度。另有教育業界認為本澳16個公共圖書館太少,支持早日興建新中圖,其認為文化無價,不應用9億元來衡量中央圖書館的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