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由文化局澳門藝術博物館與故宮博物院、澳門基金會、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旅遊局以及澳門日報合辦的“平安春信──故宮珍藏花器精品展”,於12月16日在藝術博物館四樓揭幕,展出深藏於故宮與生活及藝術皆關係密切之花器精品逾百件套,同時亦有相關之繪畫真跡,並以器物與圖像對照的方式,從用途、樣式、品味等方面展示了故宮珍藏的各類花器,重現清代宮廷風雅的花事,展期至明年3月12日。
展覽開幕禮於26日下午6時半舉行,澳門文化局局長吳衛鳴、故宮博物院代表故宮出版社副總編輯劉輝、中聯辦文化教育部代表處長級助理邵彬、澳門旅遊局局長文綺華、澳門日報社長陸波及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委員區榮智等出席及主禮。
本次展覽講述了花器發展的歷史,觀眾可從不同角度欣賞各式用途的花器,亦可從中了解如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等帝后之審美品味,並且分為用途、樣式和品味三大單元共六個專題展示。用途,分“香花供養”及“燕閑清賞”專題,展出禮佛、祭祀等場合使用的供養性質的花器,以及書齋、閨房、廳堂、庭院等場合使用的賞玩性質的花器;樣式,分“插花盆景”及“慕古求新”專題,展出不同材質的插花器及盆景器,以及清宮使用的前代器物或仿製並改造的前代器物;品味,分“十全乾隆”及“大雅慈禧”專題,展出有御筆書畫、御製詠花器詩、題寫御製詩的花器,以及“大雅齋”、“體和殿”的花器及圖樣。
展覽配以相應的繪畫、圖樣以及原狀陳列影像一併展示,體現御用器物嚴格的生產制度,讓觀眾有更佳的展覽體驗。當中亮點展品包括《雍正妃行樂圖.裘裝對鏡》,畫面中釉色絢爛的花盆、花盆托與製作精良的手爐,表現了閨房中插(植)花、薰香與妝具的搭配,顯示出皇家器物雍容華貴的審美情趣;《石灣窯月白釉臥牛式花插》,花插呈臥牛形,石灣窯善於把裝飾藝術與器物功能結合起來,即從人物、動物、植物等形體加以變化,使其適合成為某種實用器皿;《乾隆款畫琺瑯開光西洋人物圖方觚》,乾隆時期工藝品的裝飾十分豐富,其中運用西洋畫法和題材是其一大特色,別開生面,不僅增添了工藝品的趣味性和觀賞性,更是西風東漸的歷史見證;《大雅齋款綠地墨彩梅花綬帶鳥圖長方花盆》,花盆呈長方形,內壁及外底施白釉,外壁四面繪一幅通景綠地墨彩花鳥圖,而故宮博物院亦收藏此花盆畫樣,為工筆設色紙本。
另外,為讓公眾從多角度欣賞展覽,藝博館舉辦一系列配套活動,包括故宮博物館專家講座、文人花藝插作演示和工作坊、專題導賞、小型中樂演奏會,以及有獎遊戲等。展覽期間將舉辦三場故宮花器專題講座,分別由故宮博物院器物部館員韓倩主講“平安春信──故宫珍藏花器精品”、故宮博物院副研究員高曉然主持的“盛世華彩──清宮壁瓶及其它”、故宮博物院副研究員劉岳主講的“參天覆地盈握間,碧玉琅玕納一盆——清代宮廷中的工藝盆景”,精彩可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