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葡語國家海洋科學研究中心於澳大揭牌
【本報訊】為響應聯合國“海洋科學促進可持續發展十年(2021-2030)”,推動跨洲際海洋科研合作,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澳門大學、嶗山實驗室聯合葡萄牙里斯本大學高等技術學院機器人與工程系統實驗室、巴西聖保羅大學共同發起成立中國—葡語國家海洋科學研究中心,並於今(21)日在澳大舉行揭牌儀式暨首屆學術研討會。
澳大校長宋永華表示,海洋問題是全球性挑戰,唯有透過國際協作方能有效應對;澳門作為中國與葡語國家交流的重要平台,具備獨特的地理與文化優勢,該中心將聚焦氣候變化與海洋環流、海洋生態系統與漁業資源、海洋地質、海洋能源、海洋技術與裝備等領域,推動多邊科研合作,並培育具備國際視野的海洋科學青年人才。
嶗山實驗室主任吳立新表示,面對全球海洋環境變遷與資源永續挑戰,深化國際科研合作至關重要;該中心將在重點研究領域規劃並開展聯合研究、推動數據共享與人才交流,致力成為促進全球海洋治理的國際創新平台。
在中國—葡語國家海洋科學研究中心的首屆學術研討會上,來自澳門大學、嶗山實驗室、里斯本大學高等技術學院機器人與工程系統實驗室、聖保羅大學的代表,重點分享了各自研究機構在海洋領域的研究內容及最新研究成果。
中國—葡語國家海洋科學研究中心的成立,標誌著澳門作為中葡科技交流橋樑的角色進一步強化。未來,中心將整合各方科研資源與優勢,積極搭建國際合作平台,培養海洋科學專才,為推動全球海洋治理作出貢獻。
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教育與青年工作部副部長李勇先,葡萄牙駐澳門總領事雷德生(Alexandre Leitão),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經濟及科技發展局副局長陳祖榮、地球物理氣象局副局長鄧耀民,嶗山實驗室黨委副書記肖焰恒,里斯本大學高等技術學院機器人與工程系統實驗室主任José Santos-Victor、里斯本大學高等技術學院教授Nuno Cavaco Gomes Horta,聖保羅大學教授EttoreApolônio de Barros,澳大副校長馬許願(Rui Martins)與葛偉、研究服務及知識轉移辦公室代主任周建濤、科技學院代副院長鞏志國、海洋科學及技術系系主任徐杰等亦出席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