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澳賭業總收入從去年六月份至今年8月份已連續15個月按年遞減,本澳的本地生產總值(GDP)也從去年第三季度至今年第二季度連續4個季度按年遞減。經濟的這種持續遞減迫使特區政府在本月一日宣佈,鑑於今年一至八月博彩毛收入為1588.8億澳門元,低於政府三月向立法會提交的《修正二零一五財政年度預算》的預計,所有公共部門從即日起實行緊縮財政開支措施,涉及年度預算約14億元,措施不影響民生福利開支和投資與發展開支計劃。這是回歸以來澳門特區政府首度宣佈緊縮開支。
公共部門實行緊縮財政開支措施,應該是對本澳賭收下跌所做出的正確反應之一。收入減少,支出也應該要做出相應的調整,所以特區政府“緊縮財政開支”的決策值得肯定。但賭收下跌給本澳所帶來的很可能不僅僅是“財政收入減少”這一種不良結果,因此本澳社會也不能僅依靠公共部門的“緊縮開支”來應對目前的賭收下跌。
此次賭收下跌可能會給本澳所帶來的另一種不良後果,就是本澳居民的就業在今後很可能會受到負面影響。根據特區政府統計暨普查局公佈的數據,今年第二季度本澳博彩業在職員工達58123人,約占本澳總人口的十分之一以上。而如果算上與博彩業關係密切的餐飲、酒店、零售等產業裡的就業人口,本澳依靠博彩業為主要“飯碗”的人數量眾多。而本澳博彩業的持續下跌必然會使澳門博彩業無法容納較多的就業人口,日前就已有媒體報導透露,現時本澳貴賓廳炒人情況已較為嚴重,由於本澳有先讓外僱退場、保障本地人就業的規定,因此表面上看目前本地賭業從業人員的離職率尚不高,但不少賭場“打工仔”依然時刻擔心公司裁員。而一旦較多的從業人員被迫從博彩業及與其密切相關的餐飲、酒店、零售等產業裡流出,澳門社會可能就會受到較大的衝擊。
此次賭收下跌還可能會給本澳所帶來的再一種不良後果,就是諸如由“黃山事件”、“多金事件”等所暴露出的賭業從業者“高息攬儲”、非法集資、放高利貸等問題。其實這種現象在本澳賭業中一直存在,幾年前發生過的雇兇殺害自己的“貓姐事件”,應該也是這種現象所造成的後果之一。在賭收持續增長之時,這類賭業從業人員“高息攬儲”、非法集資、放高利貸等現象總體來看可以進一步助推賭業上升,輕易不會造成不良後果;但當賭收下降時,這類現象常常會難以為繼,很可能就會集中爆發出來。現在社會上要求特區政府對這類現象“加強監管”的呼聲很高,但這種監管“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因為這類現象往往都是私下進行的,一般也都是在問題暴露出來後,政府才會看到這種現象的存在。如果本澳賭收在今後仍持續下跌,諸如“黃山事件”、“多金事件”這樣的現象很可能還會發生。
此次賭收下跌還可能會給本澳造成的一種不良後果,就是如何決定四年後的賭牌發放數量。澳門現有所謂“三正三副”六張賭牌(幸運博彩營業執照),其中由澳博所擁有的賭牌“正牌”及由其所派生出的由美高梅金殿超濠所擁有的賭牌“副牌”,是在2020年3月31日到期;其它的四張賭牌即由銀河所擁有的賭牌“正牌”及由其所派生出的由威尼斯人所擁有的賭牌“副牌”、由永利所擁有的賭牌“正牌”及由其所派生出的由新濠博亞所擁有的賭牌“副牌”,都是在2022年6月26日到期。現在距離2020年3月31日已只有約四年半的時間了。澳門的規模很小,“六張賭牌”對澳門而言應該是多了一些,在賭收數量較大且依然增長的情況下,“六張賭牌”這種“賭牌過多”的現象對澳門博彩業的負面影響尚不明顯。但現在隨著本澳賭收的下跌,“六張賭牌”這種“賭牌過多”的負面作用就會逐漸顯現出來。所以現在的賭收下降,對四年後的本澳賭牌發放,會帶來一些麻煩。
無論是失業率的上升,還是賭業從業者“高息攬儲”、非法集資、放高利貸的難以為繼所導致的眾多投資人的“血本無歸”,或是四年後的賭牌發放,應該都不是“本澳公共部門實行緊縮財政開支”就能夠解決的。本澳“賭權開放”以來所經歷過的幾次賭收下跌都為時很短,使的特區政府和民眾很可能會認為對本澳的賭收下跌基本是“捱一捱就能過去”。現在特區政府實行“本澳公共部門實行緊縮財政開支”本身值得肯定,但不能由此就認為“過幾天緊日子”情況就會好轉。目前的多種跡象顯示,此次本澳賭收很可能會經歷一個較長的下跌過程。所以對此次賭收下跌,特區政府和澳門社會除了“公共部門實行緊縮”之外,還需要有更多的應對措施。
‧秋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