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二十七日新濠博亞娛樂集團聯席主席兼行政總裁何猷龍在新濠影滙開幕新聞發佈會上透露,新濠博亞至今在澳累計投資一百億美元,但在本期賭牌完結的二零二二年前難以回本。他認為新濠博亞一直以來是本澳六個賭牌中最合作、最配合政府多元化發展的要求的,對發展非博彩項目投入了很多心機,但非博彩項目是不賺錢的,《水舞間》、蝙蝠俠夜神飛馳等永遠無法回本,需要賭場的“幫補”,若無賭場根本無法支持非博彩項目。
何猷龍的以上所言可能符合目前本澳的實際情況,本澳現在很多非博彩項目,確實本身並不盈利,需要靠博彩業提供財政支持,才能延續下去。但何猷龍的以上所言可能也透露出了一種錯誤認識,那就是認為本澳的非博彩項目可以長期不掙錢,“永遠無法回本”也不要緊,只要賭場能掙來錢就行,非博彩項目存在的意義就是能夠在形式上顯示本澳的“多元化發展”。
應該說以上這種認識是錯誤的。非博彩項目存在和發展對本澳的意義:一是要能夠降低博彩業總收益在本澳本地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例,二是要能為本澳帶來新的收入來源。如果某個非博彩項目長期不掙錢,“永遠無法回本”,那樣的非博彩項目只會增加相應博企和澳門社會的負擔,博企如果想用那樣的非博彩項目來招徠賭客無可厚非,但那樣的非博彩項目的總體收支應該被計算在博彩業的行銷費用諸如宣傳推廣費用中去。而本澳需要的是在財務上能夠獨立於博彩業、本身能夠實現帶來盈利的非博彩項目。
本澳之所以需要在財務上能夠獨立於博彩業、本身能夠實現盈利的非博彩項目,是因為首先本澳博彩業總收益不宜總是快速增長。本澳博彩業總收益總是快速增長不僅會對其它地區產生一些示範作用,使得越來越多的地區也要開放幸運博彩業,例如現在東亞地區內的新加坡、菲律賓、越南、柬埔寨、韓國、俄羅斯等都已開放幸運博彩業,臺灣、日本、蒙古等地也在謀劃開賭,如果本澳博彩業繼續保持以往多年的那種快速增長,很可能會誘使越來越多的地區開放幸運博彩業,從而使澳門博彩業面臨越來越多的競爭對手。而且本澳博彩業總收益的快速增長也可能會使一些地區做出相應的保護其自己利益的措施,例如近些年內地政府曾實行或正在實行的“收緊內地居民澳門自由行”、“要求澳門方面撤掉賭場內的珠寶店和典當行裡的銀聯卡終端機”、“要求澳門方面收緊持中國護照過境澳門的規管措施”、“對澳門申請建造‘粵澳新通道’久拖不批”、“打擊地下錢莊”等措施,很可能就是內地政府為保護內地的經濟利益而對澳門博彩業所採取的措施。而在本澳博彩業總收益不宜總是快速增長的情況下,本澳要想得到更快的經濟發展,就需要靠真正獨立於博彩業的非博彩項目所帶來的收入增長。
其次,本澳經濟長期依靠博彩業“一業獨大”,也是一種高風險狀態,一旦博彩業收益下降,本澳整體經濟就會陷入窘境。特首在今年的施政報告中所說的“近年來,經濟適度多元呈現階段性成果,為經濟穩健發展打下重要的基礎。二零一四年,博彩毛收入為三千五百億元,而同期包括批發及零售業、酒店業、飲食業、建築業、金融業等在內的非博彩毛收入也超過一千九百億元”,特首的這段話就是說非博彩產業的發展可以支撐本澳經濟穩定發展。如果本澳的“非博彩項目”都長期不掙錢,“永遠無法回本”,需要博彩業幫襯,那樣本澳豈不是還是“一業獨大”?本澳經濟豈不是仍然處在一種高風險狀態?
所以本澳對“非博彩項目”需要有一種清醒的認識:某些非博彩項目可能主要是起著招徠品的作用,他們本身可以長期不掙錢,“永遠無法回本”,它們的作用就是為澳門招徠遊客,通過遊客在澳的餐飲、住宿、購物、娛樂等來為澳門帶來利益,但這些非博彩項目所表現出的“多元化”只是一種形式上的“多元化”,不是本澳真正想要的“多元化”;而本澳還有一些非博彩項目必須掙錢,在財務上能夠“獨立自主”,不需要博彩業提供幫襯。由那些能夠掙錢,在財務上實現了“獨立自主”的非博彩項目所表現出的“多元化”,才是本澳想要而且應該要實現的“多元化”。
‧秋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