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二〇一九年之前」出版報紙 及 實時發佈之即時資訊
 
 
澳門青年綜合素質高有利“雙創”發展

2015年11月4日    即時資訊

近年來在世界經濟領域裏出現的一個最熱門的詞句,就是被稱為“雙創”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以及德國“工業4.0,兩者均引起了世界的關注。在澳門也不例外,“雙創”一詞早在前幾年就出現在特區政府的施政報告中,並在扶持青年人創業方面制定了系列政策及措施,社會也給予的積極配合,無論是政府有關部門還是社團都在圍繞“雙創”做了很多的努力,也出現了不少在“雙創”方面取得成功的青年人或企業。誠然無論是創新還是創業,是要具有一定的條件。在客觀條件方面,要有一個大環境,目前這個大環境有著世界經濟發展趨勢在推動,在主觀條件方面,需要有“雙創”的項目,缺一不可,但是仍然不夠,假如我們把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作為氣候,把項目當作種子,有了氣候,有了種子,但是仍然會有很多不確定性,如變幻莫測的外部環境、自身因素的影響等,因此就需要外部動力的推動,這個外部推力就是土壤,只有政府及社會才能充當土壤的角色,如果得不到政府及社會的重視及扶持,那麼何談生根發芽,更談不上開花結果。

澳門的青年人當前的“雙創”意識如何,最近在經濟局主辦的“青年創業孵化系列活動-尋找你的創業天使”的講座上,可見一斑,整個禮堂座無虛席,在演講嘉賓演講時,整個會場鴉雀無聲,來參加講座的既有有組織而來的,也有在報刊上獲得信息的,更有通過朋友得到消息的,以上種種可見澳門的青年是嚮往“雙創”的,他們一旦具備了環境、種子及土壤,相信“雙創”是可以成功的。

“青年創業孵化系列活動-尋找你的創業天使”講座由經濟局主辦聘請了內地頂級的投資基金——真格基金主講,其實該講座分為兩部分,上述是第二部分,第一部分由真格基金核心團隊20名專家,與已擁有創業項目的澳門青年進行了一對一的交流。真格基金通過是次活動,與澳門青年人首次面對面的接觸,給他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創始人王強感概地說 “澳門的青年人綜合素質很高,並有冒險精神”,而另一位創始人徐小平則鼓勵青年人創業不要畏頭縮尾,並誠懇地說,很多成功的企業家靠“賭出來”的。

澳門青年創業具備多個有利條件

王強說澳門青年人綜合素質高,這個高,高在哪裡?筆者認為首先是澳門青年有著與國際接軌的視野,在澳門幾百年中西文化的薰陶下,曆練了他們能夠前瞻性地瞭解世界發展的信息,同時由於有從不少青年在國外讀書歸來服務澳門,他們帶回來了很多各國的優秀思維、優秀文化與先進科技,令到澳門青年人形成了一個很容易接受世界信息的氛圍,因此他們對世界的當前的經濟、文化發展是很清晰的,尤其對“雙創”耳熟能詳。廣闊的思維方式,讓他們能夠綜合評估“雙創”在澳門發展的可能性。而徐小平所說的“賭”,當然他指這個“賭”,並非賭博,而是要有目標、有膽識、有勇氣之餘,還要藉助外力的協助。王強的“澳門的青年人綜合素質很高,並有冒險精神”與徐小平第二次“賭”,無疑是肯定了澳門青年人是完全可在“雙創”中遊刃有餘的,關鍵是必須抓住機遇,否則時不再來。

第二,澳門的工業,尤其是製造業曾經是澳門經濟發展的基石,同樣也為今天的青年提供了“雙創”的基礎與智慧。上世紀80年代的製造業,包括製衣、塑膠花、建築業等等有過輝煌的年代,遠比周邊國家及地區先進。雖然近年來博彩業及旅遊業成為澳門的支柱產業,但是並不能講,澳門的製造業因此而沒落了,我們還可以看到仍有一些製造業在繼續發展,或以另類的形式存在,如服裝設計,可以說是在製衣業的依託下,成為澳門一個新興的行業;以食品為主的手信業在異軍突起,成為一個新興的行業;以旅遊為依託的旅遊產品設計與製造,以會展業而衍生出來的廣告設計、裝飾裝潢、印刷、紀念品等等都將會或已經逐步成為澳門現在的主要產業。而不同的是,現在的製造業已經與上世紀的製造業有了很大的區別,前者是傳統的,後者是具有現代意識流的,這些產業為澳門青年的“雙創”打下了基礎。

第三,特區政府的經濟適度多元施政方針,明確了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宏圖大略,實際上經濟適度多元在某個層面上講,就是澳門經濟改革方向,這個方向讓青年人對自己的前途發展了多一層思考,他們不會一味追求所謂的“時髦”行業,而更多考慮應該如何創業,應該往哪個方向創業,什麼行業適合自己去創。

經濟適度多元施政方針,以及特區政府制定的青年創業援助計畫,為青年“雙創”培植了根基,協助了青年人創業起步難的困境,解決了青年人在創業中部分資金短缺的問題。

三方面的配合,培育了澳門青年人較高的綜合素質,當然時勢造英雄是很關鍵的,當前世界“雙創”方興未艾,成為各先進國家爭先恐後的發展方向。2008年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以及隨後歐洲多國出現的主權債務危機,使得深陷經濟低迷的英國近幾年更是對創新給予了異乎尋常的關注,將其視為實現經濟復蘇的唯一出路。為此,英國政府一方面重新分析評估英國的創新體系和創新績效,一方面重新審視自身的定位,加強頂層的統籌規劃,完善創新體系建設,陸續制定了體現國家意志的《創新與研究戰略》和一系列《產業發展戰略》,並出臺了很多具體的政策措施。

“雙創”成為世界經濟發展主流

美國是當今世界上創新力量最強的國家,從“美國復興與再投資法案”到2009年的《美國創新戰略:推動可持續增長和高質量就業》,再到2011年的《美國創新戰略:確保我們的經濟增長與繁榮》,以及奧巴馬歷年的國情咨文,都能發現美國政府始終將創新作為提升國家競爭力的核心。

最近召開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中,對發展的主要措施方面,第一部分為“堅持創新發展”。在這個部分共有有七條主要措施,一是培育發展行動力,二是拓展發展新空間,三是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四是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五是構建產業新體系,六是構建發展新體系,七是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方式。

可見創新占了中國經濟發展重要地位,被提到國家發展戰略上,同時中國還十分注重與德國等國家在創新方面的合作。德國總理默克爾前幾天在其任內第八次訪華引起世界的關注,更重要的是這次訪華引出的“創新”重點議題。今年是“中德創新合作年”,此次李克強總理邀請默克爾訪問家鄉合肥,重點圍繞德國工業4.0和中國製造2025來進行。

工業4.0”是德國政府提出的一個高科技戰略計劃,旨在提升製造業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適應性、資源效率及人因工程學的“智慧工廠”。隨著“德國工業4.0”與“中國製造2025”戰略合作的不斷深入,對中德兩國製造業的發展乃至國民經濟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工業4.0有被譽為世界第四次工業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所開創的“蒸汽時代”(1760-1840年),標誌著農耕文明向工業文明的過渡,是人類發展史上的一個偉大奇跡;第二次工業革命進入了“電氣時代”(1840-1950年),使得電力、鋼鐵、鐵路、化工、汽車等重工業興起,石油成為新能源,並促使交通的迅速發展,世界各國的交流更為頻繁,並逐漸形成一個全球化的國際政治、經濟體系;兩次世界大戰之後開始的第三次工業革命,更是開創了“信息時代”(1950-),全球信息和資源交流變得更為迅速,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都被捲入到全球化進程之中,世界政治經濟格局進一步確立,人類文明的發達程度也達到空前的高度。第三次信息革命方興未艾,還在全球擴散和傳播。德國政府提出的“工業4.0戰略,在20134月的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正式推出,其目的是為了提高德國工業的競爭力,在新一輪工業革命中佔領先機。

孵化中心協助青年創業者順利啟航

本文在這裡提到工業4.0及“中國製造2025”會不會扯遠了,會不會與澳門無關,其實不會,恰恰是這個4.0及“中國製造2025”,為澳門青年人“雙創”帶來更多的信息與勇氣,以及條件。 澳門目前的經濟發展與內地一樣也處在新常態下,澳門經濟要持續發展,經濟就必須適度多元,經濟適度多元可在“雙創”下得到體現。

特區政府的青年孵化中心其實其最大的任務也就是為青年創業者提供一個有利環境,向他們提供創業培訓、顧問咨詢、臨時辦公地點、商業配對和市場信息等一站式服務,幫助青年創業者順利啟航,促進創業企業發展壯大。同時充分利用政府既有資源優勢,幫助青年創業者拓展與世界各地和內地企業機構的交流往來,以更好地尋找商機、拓展業務、提升競爭力。

當然不是每一個青年創業都可以的成功的,成功的基本條件很多,目標、方法、意思、方向及毅力等五個方面。這五個方面是創業者的自身條件,但是如果他們在外部有助力推一把的話,無疑為邁向成功走近了一步。經濟局局長蘇添平也表示,青年孵化中心今後希望在這方面多做一些工作,包括會繼續舉辦相關的講座,以及請一些高級別的基金舉辦講座,在協助青年人在“雙創”的路上走得更好。

當然隨著社會的發展,創業成為每個年青人一生中的第一奮鬥目標,創新更是他們走向成功的人生之路,無論是創業,還是創新過程中除了須必備的成功條件外,外表條件也是必須的,因此政府有關部門可以多做些協助工作,一來可以提高成功率,同時在此基礎上,激發青年“雙創”的積極性。同時還要注意可能出現的另外一個偏向,就是認為創新就是在一個新的行業發展,其實創新在傳統的行業也大有文章可做,我們可以在傳統的行業裏面創造出新的價值。

(本文由澳門會展經濟報編輯部撰寫)

 
<<上一篇    下一篇>>     << 返回即時資訊
 

 

新聞出版局登記編號 336號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承認之法律有效刊物

第一版
第二版 第三版 第四版
2022年12月29日 第763期 共4版
 



澳門會展經濟報  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0 macaucee.com.mo,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澳門羅理基博士大馬路600E第一國際商業中心1005室 

Add︰No. 600E, AV. Dr. Rodrigo Rodrigues, Edif. First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Center. Room 1005, Macao

   電話 Tel︰8532870 5239        傳真 Fax︰8532870 5548       Email︰macaucee@yahoo.com.hk

web site traffic stati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