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澳門作為中西方文化的交匯地及‘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同時發揮著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方面的紐帶作用,借助澳門‘橋頭堡’的國際化優勢,在推動葡語國家為代表的傳統醫藥文化與產業的國際化方面,具備天然的優勢”,粵澳中醫藥科技產業園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呂紅在“2016中國(澳門)傳統醫藥國際合作論壇”主旨報告環節上如是說。
粵澳中醫藥科技產業園位於珠海橫琴新區,並作為澳門促進中醫藥產業國際化的重要載體,圍繞“國際級中醫藥質量控制基地”與“國際健康產業交流平台”兩個核心目標,致力於打造“中醫藥產業與文化一帶一路的國際窗口”。呂紅在主旨報告環節發表了題為“以澳門為橋頭堡的傳統醫藥國際合作平台構建思路”的報告,她指出,通過開展人才培訓、醫療輸出、會議展覽等方式,為傳統醫藥的文化傳播提供交流橋樑及輸出窗口,並以葡語國家為切入點,逐步與葡萄牙、莫桑比克等國家政府部門、科研機構、商協會等建立合作關係,以點帶面促進與歐盟、東盟、南美、非洲的國家及地區傳統醫藥的國際化合作,推動傳統醫藥產業的發展。
有專家指本澳宜建用醫藥集散地及期貨交易中心
面對中藥材價格過高問題,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常務副院長黃璐琦指出,建立中藥材期貨交易所,開展全國性、大品種的中藥材期貨交易,是有效的平抑中藥材價格的手段之一,而澳門金融業較發達,且是自由港,是建立中藥材期貨交易所的理想地點之一。他建議澳門可以利用其優勢,發展成為中醫藥的集散地及期貨中心。
橫琴區位優勢宜建國際健康產業交流前沿平台
另外,國醫大師劉敏如在主旨報告環節指出,中國的中西醫互補模式,是進入國際領域的法寶,而橫琴作為中國內地唯一一處與香港、澳門大陸橋相連的地方,並依靠著中國經濟最發達的珠三角,是構成中國走向世界,世界進入中國的門戶,為力爭中醫藥國際話語權提供了“走出去”、“請進來”的流通條件。她認為,憑藉橫琴獨特的區位優勢,有利構建集中醫醫療、養生保健、科技轉化、健康精品研發、商務物流於一體的“國際健康產業交流的前沿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