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澳門作為人口密度高的旅遊城市,交通系統長期面臨居民出行與旅遊客流的雙重壓力。本屆特區政府雖提出打造輕軌環形網絡及延伸至筷子基、市民運動公園等心臟區域的中長期規劃,但短期交通問題仍亟待突破。澳門青年峰會政策研究組組員關天帥、蘇嘉灝及馮澤文建議,引入“出行即服務”(MaaS)這一以數據整合和用戶體驗為核心的新型交通模式,有助打造符合澳門特色的智慧交通方案,具體可從三大方向推進:
一、建設“數字孿生”智慧基礎設施
首階段可構建交通數據共用平台,整合政府部門、公共運輸企業等數據資源,開發實時監控與預測模型。初步可以新城A區為試點,運用數字孿生技術模擬通勤需求,提前部署運力,避免交通系統超負荷。
二、碳積分激勵綠色出行
對接國家“雙碳”戰略,借鑒深圳“降碳貸”成功經驗,可聯動本澳電子支付平台,將公交、步行等綠色出行記錄轉化為碳積分,用於兌換出行優惠或參與碳交易,推動低碳生活融入城市文化。
三、換乘聯動提升出行體驗
建議整合輕軌、巴士、的士等交通數據全面接入MaaS平台,實現“一鍵規劃”跨模式行程。以關閘至路氹城為例,系統可智慧組合不同交通工具,提供統一支付服務及換乘優惠,提高換乘誘因與用戶體驗。
MaaS模式不僅能提升現有交通資源利用率,更是澳門交通治理模式轉型的關鍵。澳門若能以MaaS為契機,建立政企數據共用機制與低碳激勵體系,既可緩解當前交通壓力,亦能為大灣區智慧交通建設提供“澳門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