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逢週四出版,最新消息請瀏覽實時更新的「即時資訊
 
 
衛生局接獲1例輸入性基孔肯雅熱病例報告

2025年7月28日    即時資訊


【本報訊】衛生局今(28)日接獲1例輸入性基孔肯雅熱病例報告,列為本澳今年第5例輸入性基孔肯雅熱病例。

患者為70歲女性,本澳居民,居於海灣南街信和廣場第三座盈和閣,退休人士。患者獨自於71418日由澳門到佛山市順德區樂從鎮探親,回澳後於725日早上出現右下肢關節痛,自行服藥,無就醫;27日早上發現右膝及手臂皮疹,28日到仁伯爵綜合醫院急診就醫,經公共衛生化驗所檢測證實為基孔肯雅病毒陽性。患者目前病情穩定,在仁伯爵綜合醫院住院治療中。

根據患者旅遊史、出現症狀的時間及實驗室檢測結果,被列為輸入性基孔肯雅熱病例,是本澳今年第5例輸入性基孔肯雅熱病例。衛生局將派員到患者在澳居所及主要活動地點附近進行防範性滅蚊。

基孔肯雅熱(Chikungunya fever)又稱屈公病,是一種通過白紋伊蚊或埃及伊蚊傳播的傳染病。基孔肯雅熱的臨床表現、傳播方式、預防控制方法等均與登革熱類似。潛伏期為112天,通常37天,主要表現為發熱、嚴重關節痛,其他常見症狀包括:肌肉痛、頭痛、噁心、疲倦和皮疹等,多為輕症並持續數天。重症及死亡病例較少見,但關節痛可嚴重到影響個人活動並持續數周至數月,以對症治療為主。

衛生局將持續密切關注鄰近地區基孔肯雅熱流行的情況,提醒居民不要掉以輕心,倘需前往東南亞地區和該疾病流行地區時,應注意防範。同時呼籲全澳居民做好“防蚊三招”共同防控基孔肯雅熱和登革熱等蚊媒傳播疾病:

防止家居“孳生”蚊子,注意定期清除工作地點和家居周圍環境的積水,杜絕蚊蟲孳生。

防止蚊子“進入”室內,家中可使用紗窗、蚊帳或開冷氣等措施,減少被蚊叮咬機會;

防止戶外蚊子“叮咬”,在戶外活動時宜穿淺色長袖衫褲,並在皮膚暴露地方或衣服使用驅蚊劑,防止被蚊叮咬。

居民如有發熱、關節痛、皮疹等症狀應及時就醫,並告知醫生有關的居住地點或旅遊史;醫生應對懷疑基孔肯雅熱病人及時作出檢測和通報。衛生局公共衛生化驗所可提供基孔肯雅熱檢測服務。若有疑問,可致電衛生局傳染病熱線28700800或瀏覽傳染病網頁http://www.ssm.gov.mo/csr


 
<<上一篇    下一篇>>     << 返回即時資訊
 

 

新聞出版局登記編號 336號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承認之法律有效刊物

第一版
第二版 第三版 第四版
2025年 7月24日 第896期 共4版
 


澳門會展經濟報  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0 macaucee.com.mo,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澳門羅理基博士大馬路600E第一國際商業中心1005室 

Add︰No. 600E, AV. Dr. Rodrigo Rodrigues, Edif. First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Center. Room 1005, Macao

   電話 Tel︰8532870 5239        傳真 Fax︰8532870 5548       Email︰macaucee@yahoo.com.hk

web site traffic stati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