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逢週四出版,最新消息請瀏覽實時更新的「即時資訊
 
 
澳科大宗秋剛講座教授榮膺國際等離子體物理學界錢德拉塞卡獎

2025年8月5日    即時資訊


【本報訊】澳門科技大學太空科學研究所所長、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宗秋剛講座教授近日榮獲亞太物理學會聯合會等離子體分會(Association of Asia-Pacific Physical Societies (AAPPS)Plasma Physics Division)頒發的2025年蘇布拉馬尼揚·錢德拉塞卡獎 (Subrahmanyan Chandrasekhar Prize of Plasma Physics)該獎項以印度裔美籍物理學家、198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錢德拉塞卡命名。宗秋剛講座教授是中國內地、香港及澳門地區的首位獲此殊榮的科學家,彰顯了其在國際學術界的卓越地位。

 
宗秋剛講座教授

亞太物理學會聯合會是由亞太包括澳大利亞新西蘭20個國家地區的物理學會聯合組成,它與美國物理學會(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歐洲物理學會(EuropeanPhysical Society)並列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三大物理學會。錢德拉塞卡獎是等離子體物理學領域的頂尖榮譽,每年全球僅頒發給一位得獎者,極負國際學術聲望。

 

獲獎獎狀

日本文部科學省(MEXT)及亞太物理學會聯合會等離子體物理部同步發佈的新聞稿中介紹:此次宗秋剛講座教授獲獎,主要表彰他在空間等離子體物理學領域的開創性成就,特別是以下兩項核心貢獻:

1.突破性理論發現:揭示殺手電子的加速奧秘

宗講座教授解決了困擾學界數十年的地球輻射帶高能“殺手電子”加速機制難題(電子持續加速至足以威脅航天器和宇航員的超高能量狀態稱為“殺手電子”)。該里程碑式成果被歐洲航天局(ESA)譽為理解空間危害的關鍵,並入選《發現》雜誌“2007年全球百大科學突破

2.創新儀器研製:推動中國空間天氣預報跨越式發展

宗講座教授是空間探測儀器研製的領軍人物。他主導開發了北京大學成像電子能譜儀(IES),該儀器已成功部署於十二顆中國衛星上,實現對殺手電子等關鍵空間天氣要素的直接監測。

講座教授因其卓越成就已榮膺多項國際頂級榮譽,包括歐洲地學聯合會漢內斯·阿爾文獎章(EGU Hannes Alfvén Medal, 2020)、國際空間研究委員會維克拉姆·薩拉巴伊獎章(COSPAR Vikram Sarabhai Medal, 2018)以及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會士(AGUFellow, 2023)。此次獲錢德拉塞卡獎,標誌著國際物理學界對其在空間等離子體物理基礎理論與應用技術兩方面所做奠基性貢獻的又一次高度肯定。

 


 
<<上一篇    下一篇>>     << 返回即時資訊
 

 

新聞出版局登記編號 336號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承認之法律有效刊物

第一版
第二版 第三版 第四版
2025年 7月31日 第897期 共4版
 


澳門會展經濟報  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0 macaucee.com.mo,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澳門羅理基博士大馬路600E第一國際商業中心1005室 

Add︰No. 600E, AV. Dr. Rodrigo Rodrigues, Edif. First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Center. Room 1005, Macao

   電話 Tel︰8532870 5239        傳真 Fax︰8532870 5548       Email︰macaucee@yahoo.com.hk

web site traffic stati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