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2025年上海合作組織峰會新聞中心舉行第五場中外媒體吹風會。生態環境部副部長郭芳介紹上海合作組織生態環保合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郭芳表示,當今世界綠色發展、低碳轉型已經成為絕大多數國家的共識。上合組織框架下,習近平主席持續推動各方加強綠色發展合作交流,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一年來,上合組織生態環保合作也取得了積極的進展。
近年來,成員國在政策對話、技術交流、信息共享、能力建設等方面廣泛合作。中國倡議推動《上合組織成員國環保合作構想》《關於應對氣候變化的聲明》《關於加強可持續發展合作的倡議》等多項成果文件,為區域可持續發展提供政策基礎。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成員國在防治土地退化、保護生物多樣性、水資源保護與利用、清潔能源等領域開展聯合研究和技術交流,一批綠色、實用技術和解決方案為上合組織國家綠色發展提供了有效支撐。同時,著力搭建知識共享與能力建設平臺,依託上合組織環保信息共享平臺、中國—上合組織生態環保創新基地,每年舉辦培訓、研討、現場考察等活動,為成員國環境管理人員和技術專家提供了交流互鑒、提升能力的機會,共同提升區域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郭芳表示,作為上合組織的創始成員國和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始終是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和引領者。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指引下,我們高度重視並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國家發展總體佈局,堅定不移地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我們將以此次峰會為契機,與各成員國一道,進一步凝聚共識,拓寬合作領域,創新合作模式,夯實合作基礎,為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建設清潔美麗的世界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記者提問環節,郭芳首先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如何在上合組織環保合作中體現與落實回答記者提問。郭芳表示,中國在上合組織框架下積極踐行生態文明理念,在哈薩克斯坦的劄納塔斯,中企承建的100兆瓦風電項目累計發電超13.7億千瓦時,滿足300萬居民用電需求。在烏茲別克斯坦的努庫斯,兩國科研人員開展的“光伏+棉花水肥一體化”試驗項目使產量提高兩倍以上,用水量和成本顯著下降。在吉爾吉斯斯坦的比什凱克,當地首個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正在建設,建成後將大幅改善人居環境並提供綠色電力。這些項目成為中國與上合組織國家共謀生態文明建設的縮影。
關於創新基地建設情況,郭芳表示,為落實上海合作組織元首理事會會議和環境部長會達成的共識,中方先期選取上海和山東青島參與籌建,系統推進,初步實現了“三個一批”,即挖掘了一批先進技術,儲備了一批環保技術應用示範項目,引進了一批研發機構,為區域綠色低碳轉型持續提供科技支撐。未來還將繼續開展環境政策對話與能力建設、搭建更多知識共享合作網絡、加強技術創新與示範應用合作、構築綠色投融資合作平臺。
關於“全球南方”環保合作,郭芳表示,上合組織生態環保合作為全球南南環境合作、完善全球環境治理體系提供了良好範式,可突出多邊主義、高層引領、務實合作三個關鍵詞。“上海精神”開創的結伴而不結盟、合作而不對抗的新型國家關係模式,為眾多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可借鑒的發展路徑,有助於團結引領全球南方,推動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環境治理體系。
郭芳還就成員國間生態環保合作成果、生物多樣性保護、區域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合作等回答了記者提問。
(來源 :2025年上海合作組織峰會新聞中心)
|